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 2012-12-31 16:10:27
来源 : 博物馆
浏览次数 : 28006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罗定市博物馆    徐子明

【摘 要】 山区县级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并没有出现“井喷”现象。本文就山区县级博物馆“职能多、人员少,馆舍不完善,陈列展示模式落后等现状,分析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提出思考:1、新建或改造馆舍,突显地域特色;2、改变陈列展示模式,提高展示品质;3、改变教育模式,寓教于乐;4、扩大和培训文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5、利用文物资源,开发文化产品。

【关键词】山区县级博物馆  免费开放  发展

 

2008123,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至目前为止,全国共公布了三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单。至2011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700个。许多位处山区的县级博物馆也列入免费开放的行列。

全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对于山区县级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山区县级博物馆面临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形势,如何借此东风,走出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路呢?本文就山区县级博物馆的现状,从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和对外开放业务,探讨山区县级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

 

一、山区县级博物馆及免费开放的现状及原因

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并没有出现地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博物馆的“井喷”参观现象。在基本陈列开放展示、专题陈列不断更换和社会服务工作热情周到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山区县级博物馆的参观或参与人数未见明显的增加,反而出现略有下降的趋势。下面尝试从山区县级博物馆及免费开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

1、职能多,人员配置少

山区县级博物馆作为地方基层博物馆,较之地市级及省级博物馆来说,其职能更为广泛。除了共有的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社会职能外,山区县级博物馆还承担了调查、搜集和保护文物等工作。比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保护工作,等等,这些工作都是由地方县级博物馆去承担。而与工作任务不相协调的是,地方县级博物馆的人员配置方面要比地市级以上博物馆少得多。比如郁南县博物馆在职人员仅有2人,个别博物馆甚至未配置专职人员。而罗定市博物馆在职人员6人,按照馆舍面积来分配的话,每人安排负责的馆舍面积就有近千平方米,按照展厅展室来分配的话,每人需要负责管理12个展厅展室。这6人中,还要承担文物普查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文物的维护管理和保护等工作。山区县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多数是身兼多职,如财会人员兼职库房的管理、资料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部分展室的管理,有时还要参与值班工作和文物调查和保护等业务,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博物馆工作人员无法对业务进行研究提高。

2、馆舍不完善、残破甚至缺失

一些外来观众说,罗定市博物馆大楼在广东省众多山区县级博物馆中最有规模的博物馆,许多山区县博物馆的馆舍尚未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独立的馆舍,或者馆舍残旧落后。有人说,这样的博物馆,去一次就够了,更有人面对残旧落后的馆舍就已经望而却步。

3、陈列展示模式落后

山区县级博物馆属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地方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多数的陈列展示还停留在“文物+照片+说明文字”或“橱窗+玻璃”的静态陈列展示。没有创意的陈列展示,再难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

4、教育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主要通过陈列展示、讲解业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讲座、宣传、咨询和文物鉴赏等来发挥。然而,对于不少山区县级博物馆来说,以往的宣传、教育都是被动的、单向的行为方式。比如,陈列展示的讲解员都是灌输式讲解,并没有过多考虑观众是否有兴趣;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也是比较单一,也没有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

 

二、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

一座展品丰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精髓,要认识和融入这个城市,这个地区,这个国家,最简捷和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博物馆。国家推行博物馆免费开放这个惠民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领导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在免费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如何去改变博物馆的现状,去提升免费开放的服务质量,使更广大的群众享受到免费开放带来的实惠,是山区县级博物馆在发展文博事业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就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提出几点思考:

1、新建或改造馆舍,突显地域特色

山区县级博物馆属中小型博物馆,往往是地域文化的标志物。博物馆的新建馆舍,应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中,使观众从建筑本身就能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氛围,从而产生继续参观的强烈欲望。如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能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旧馆舍的维修改造中,山区县级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外墙装饰内部改造来改变原来的单一格局,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为观众提供一个整洁、美观、舒适、高雅的人文环境,使博物馆成为充满人文关怀和和谐气氛的温馨家园,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

2、改变陈列展示模式,提高展示品质

全力改造陈列展示厅(室),改变传统的的“文物+照片+说明文字”和“橱窗+玻璃”的静态陈列模式,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展览更通俗易懂,更易于观众所接受。

山区县级博物馆除了考虑布置声、光、电结合的动感陈列外,还应加强藏品及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赋予展览一个鲜明的主题,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现象,从而使展览的叙述更加准确和完整①。比如罗定市博物馆,可以就出土文物设计青铜文化展示厅,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配以适当的声、光、电布局,还原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青铜时代的历史文化。

没条件对陈列展览进行大改造的,其展览至少做到突出形象性,追求历史感,突出地方性,追求民族感。

3、改变教育模式,寓教于乐

教育职能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免费开放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不少山区县级博物馆虽然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但其教育模式还是停留在单向的、被动的层面上,社会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受教育者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没有起到激发和鼓舞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社会教育应考虑观众的参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举办精彩而又寓教于乐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比如模拟考古实践活动,实地寻宝活动,观众参与的文物鉴赏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新颖,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很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提升陈列展览的讲解服务水平。讲解服务,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讲解,引导观众对某些问题的意识以及对实物展品背后的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得到提高。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出色的讲解可以让观众在快乐中学习,在交流中充实。

3)、采用更主动双向的服务方式。

要发挥教育功能,博物馆不能像文物那般静默在玻璃罩内,应当主动融入社会、接近民众②。除邀请观众到博物馆参加各种活动,山区县级博物馆还应采取主动双向的服务方式,让展览、讲座或鉴赏活动走出博物馆,到社区、工厂、学校、兵营等地方,让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享受到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这种“主动”和“双向”的服务模式,使更多的观众了解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取得双赢的实效。

4、扩大和培训文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一直以来,文博队伍的建设始终困扰着山区县级博物馆的发展。相对于地级及省级博物馆,山区县级博物馆的人员配置是相当的不合理。博物馆职工还要兼任保安员、保洁员。由于人员匮乏,山区县级博物馆无睱研究藏品,无法提高陈列展览的档次,甚至部分展室无法正常开门。顾及提升展览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实行免费开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山区县级博物馆的人员队伍是急需解决的一件事。

同时,加强文博队伍的业务培训,是提升服务质量有效途径。经过培训的文博人,将为观众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能让观众感受到文博人的敬业精神和所营造的和谐环境,使博物馆免费开放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5、利用文物资源,开发文化产品。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山区县级博物馆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并不重视。山区县级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物资源,生产一些适应人们需求的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多层次的、实用性强的、价格低廉、群众买得起的纪念品。博物馆纪念品是文物藏品、展览陈列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服务群众、寓教于乐的载体。让观众买到精美的纪念品,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又可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这也是博物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必须重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虽然,中央财政部为博物馆免费开放设立专项资金,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效解决了聘请保安员、清洁员及改善部分陈列等问题,但如果能够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协作下,解决改善博物馆外观及内部环境,改变展览模式,扩大博物馆人员队伍等难题,山区县级博物馆的文博事业特别是免费开放服务将会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山区县级博物馆也将成为观众留连忘返的知识乐园。

 

①、严建强:《东南文化》2011年第2期《信息定位型展览:提升中国博物馆品质的契机》;

②、杨旭:2012521《人民日报·文化》—— 《只靠免费,门前可能依然冷落》

罗定市博物馆    徐子明

【摘 要】 山区县级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并没有出现“井喷”现象。本文就山区县级博物馆“职能多、人员少,馆舍不完善,陈列展示模式落后等现状,分析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提出思考:1、新建或改造馆舍,突显地域特色;2、改变陈列展示模式,提高展示品质;3、改变教育模式,寓教于乐;4、扩大和培训文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5、利用文物资源,开发文化产品。

【关键词】山区县级博物馆  免费开放  发展

 

2008123,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符合世界文物展示业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履行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推广。

至目前为止,全国共公布了三批免费开放博物馆名单。至2011年底,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700个。许多位处山区的县级博物馆也列入免费开放的行列。

全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对于山区县级博物馆来说,无疑是一个新机遇,新挑战。山区县级博物馆面临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形势,如何借此东风,走出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之路呢?本文就山区县级博物馆的现状,从博物馆自身的建设和对外开放业务,探讨山区县级博物馆在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

 

一、山区县级博物馆及免费开放的现状及原因

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并没有出现地级、省级乃至国家级博物馆的“井喷”参观现象。在基本陈列开放展示、专题陈列不断更换和社会服务工作热情周到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山区县级博物馆的参观或参与人数未见明显的增加,反而出现略有下降的趋势。下面尝试从山区县级博物馆及免费开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

1、职能多,人员配置少

山区县级博物馆作为地方基层博物馆,较之地市级及省级博物馆来说,其职能更为广泛。除了共有的收藏、研究和教育三大社会职能外,山区县级博物馆还承担了调查、搜集和保护文物等工作。比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和保护工作,等等,这些工作都是由地方县级博物馆去承担。而与工作任务不相协调的是,地方县级博物馆的人员配置方面要比地市级以上博物馆少得多。比如郁南县博物馆在职人员仅有2人,个别博物馆甚至未配置专职人员。而罗定市博物馆在职人员6人,按照馆舍面积来分配的话,每人安排负责的馆舍面积就有近千平方米,按照展厅展室来分配的话,每人需要负责管理12个展厅展室。这6人中,还要承担文物普查工作、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文物的维护管理和保护等工作。山区县级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多数是身兼多职,如财会人员兼职库房的管理、资料档案收集整理和管理、部分展室的管理,有时还要参与值班工作和文物调查和保护等业务,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博物馆工作人员无法对业务进行研究提高。

2、馆舍不完善、残破甚至缺失

一些外来观众说,罗定市博物馆大楼在广东省众多山区县级博物馆中最有规模的博物馆,许多山区县博物馆的馆舍尚未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独立的馆舍,或者馆舍残旧落后。有人说,这样的博物馆,去一次就够了,更有人面对残旧落后的馆舍就已经望而却步。

3、陈列展示模式落后

山区县级博物馆属中小型博物馆,由于地方经济困难等因素影响,多数的陈列展示还停留在“文物+照片+说明文字”或“橱窗+玻璃”的静态陈列展示。没有创意的陈列展示,再难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球。

4、教育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主要通过陈列展示、讲解业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讲座、宣传、咨询和文物鉴赏等来发挥。然而,对于不少山区县级博物馆来说,以往的宣传、教育都是被动的、单向的行为方式。比如,陈列展示的讲解员都是灌输式讲解,并没有过多考虑观众是否有兴趣;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也是比较单一,也没有考虑观众的接受程度。

 

二、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

一座展品丰富、内涵深厚的博物馆,往往浓缩了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精髓,要认识和融入这个城市,这个地区,这个国家,最简捷和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进博物馆。国家推行博物馆免费开放这个惠民政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领导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在免费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如何去改变博物馆的现状,去提升免费开放的服务质量,使更广大的群众享受到免费开放带来的实惠,是山区县级博物馆在发展文博事业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以下就山区县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发展之路提出几点思考:

1、新建或改造馆舍,突显地域特色

山区县级博物馆属中小型博物馆,往往是地域文化的标志物。博物馆的新建馆舍,应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中,使观众从建筑本身就能感受到当地的特色文化氛围,从而产生继续参观的强烈欲望。如广西民族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取材于富有广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铜鼓,整个建筑如一只展翅的鲲鹏,遨游于青山绿水之间,能给观众带来精神愉悦和美的享受。

旧馆舍的维修改造中,山区县级博物馆也可以通过外墙装饰内部改造来改变原来的单一格局,融入地域文化元素,为观众提供一个整洁、美观、舒适、高雅的人文环境,使博物馆成为充满人文关怀和和谐气氛的温馨家园,成为公众流连忘返的文化园地。

2、改变陈列展示模式,提高展示品质

全力改造陈列展示厅(室),改变传统的的“文物+照片+说明文字”和“橱窗+玻璃”的静态陈列模式,把专业性和知识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起来,让展览更通俗易懂,更易于观众所接受。

山区县级博物馆除了考虑布置声、光、电结合的动感陈列外,还应加强藏品及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赋予展览一个鲜明的主题,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重要现象,从而使展览的叙述更加准确和完整①。比如罗定市博物馆,可以就出土文物设计青铜文化展示厅,借助情景再现的方式,配以适当的声、光、电布局,还原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示青铜时代的历史文化。

没条件对陈列展览进行大改造的,其展览至少做到突出形象性,追求历史感,突出地方性,追求民族感。

3、改变教育模式,寓教于乐

教育职能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之一,免费开放则是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不少山区县级博物馆虽然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但其教育模式还是停留在单向的、被动的层面上,社会教育并没有取得很好的实效,受教育者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没有起到激发和鼓舞的作用。要改变这种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社会教育应考虑观众的参与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举办精彩而又寓教于乐的展览和教育活动。比如模拟考古实践活动,实地寻宝活动,观众参与的文物鉴赏活动,这些活动内容新颖,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很好地发挥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2)、提升陈列展览的讲解服务水平。讲解服务,应改变过去的灌输式讲解,引导观众对某些问题的意识以及对实物展品背后的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从而使他们的记忆、观察、剖析、推理和判断等能力得到提高。讲解工作是博物馆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是联系博物馆与观众的纽带。出色的讲解可以让观众在快乐中学习,在交流中充实。

3)、采用更主动双向的服务方式。

要发挥教育功能,博物馆不能像文物那般静默在玻璃罩内,应当主动融入社会、接近民众②。除邀请观众到博物馆参加各种活动,山区县级博物馆还应采取主动双向的服务方式,让展览、讲座或鉴赏活动走出博物馆,到社区、工厂、学校、兵营等地方,让更广泛的观众群体享受到博物馆的社会服务工作。通过这种“主动”和“双向”的服务模式,使更多的观众了解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取得双赢的实效。

4、扩大和培训文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

一直以来,文博队伍的建设始终困扰着山区县级博物馆的发展。相对于地级及省级博物馆,山区县级博物馆的人员配置是相当的不合理。博物馆职工还要兼任保安员、保洁员。由于人员匮乏,山区县级博物馆无睱研究藏品,无法提高陈列展览的档次,甚至部分展室无法正常开门。顾及提升展览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因此,实行免费开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扩大山区县级博物馆的人员队伍是急需解决的一件事。

同时,加强文博队伍的业务培训,是提升服务质量有效途径。经过培训的文博人,将为观众提供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能让观众感受到文博人的敬业精神和所营造的和谐环境,使博物馆免费开放收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5、利用文物资源,开发文化产品。

长期以来,由于意识的缺乏和专业知识的匮乏,山区县级博物馆对文化产品的开发并不重视。山区县级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物资源,生产一些适应人们需求的高品质的精神文化产品,特别是多层次的、实用性强的、价格低廉、群众买得起的纪念品。博物馆纪念品是文物藏品、展览陈列形式和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服务群众、寓教于乐的载体。让观众买到精美的纪念品,既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又可把博物馆的记忆带回家,这也是博物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必须重视免费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虽然,中央财政部为博物馆免费开放设立专项资金,并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效解决了聘请保安员、清洁员及改善部分陈列等问题,但如果能够在各级部门的共同协作下,解决改善博物馆外观及内部环境,改变展览模式,扩大博物馆人员队伍等难题,山区县级博物馆的文博事业特别是免费开放服务将会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山区县级博物馆也将成为观众留连忘返的知识乐园。

 

①、严建强:《东南文化》2011年第2期《信息定位型展览:提升中国博物馆品质的契机》;

②、杨旭:2012521《人民日报·文化》—— 《只靠免费,门前可能依然冷落》

 

              (发表于20128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化艺术与文化产业研究论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