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博物馆副馆长、馆员 徐子明
【内容摘要】稻耕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的水稻耕种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而泷水民间歌谣就是依附在稻耕文化现象上的地方特色民谣。泷水流域的稻农在长期的稻耕作业中,将稻作的育秧、播种、管理、收割的时间、方法、要领,通过易懂易记的民间歌谣传承下来,不仅成为稻耕文化发展的标志,而且反映了稻农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关键词】泷水 民间歌谣 南江 稻耕文化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农业被视为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步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2)农业包括稻作农业、麦作农业、粟作农业、高梁种植业。稻作农耕是稻作农业区新石器时代居民的一项重大发明。
稻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的水稻耕种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是指地域性的种植水稻方式及其所附着的环境、景观、民俗、风情、习惯等人文内容。稻耕文化,是南江文化的基础。从罗定罗平镇沙
一、从民间谚语看稻耕文化
谚语是劳动群众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后的口头总结。它广泛地反映了群众的智慧,展示了群众的想像力。谚语中所包含的思想、知识、经验以及情感,对他人和后人都有长久的莫大的教益。稻作农谚,系指有关稻作农业生产的谚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稻作生产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口头文学。稻作农谚在从事稻作农业生产上起了积极作用,对稻作生产有指导意义。(3)稻作谚语可分为天象谚语、物象谚语、耕作谚语和节气谚语。下面是本人经过深入农村调查和查阅《罗定民间谚语资料本》后整理出来的关于稻耕作业的谚语,这些谚语适合于指导南江流域甚至岭南一带的稻耕作业。
1、天象谚语。
天象谚语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稻耕作业中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通过观测天象变化而积聚下来的宝贵经验。人们在稻耕作业和生活实践中,仔细观察风、云、雷电,雨、雾、冰、霜,日、月、星、雪,不停地思索它们活动的规律,以简明概括的语言,准确生动的形象,描绘它们的千变万化,预测它们的来龙去脉,探索天气变化规律的感性经验。
云的谚语。“清早起海云,风雨霎时临”, 是指早晨灰黑云层势如海潮汹涌而来,说明有对流云出现,风雨很快就会来;“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是指早晨南方有黑云涨起,或傍晚北方有黑云堆积,天气肯定转坏; “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日出东边白,雨停云消散”,是指早上云向下散,或日出的东方天脚白里透光,天顶开,都是天气晴好的征兆。
风的谚语,分东风、西风、南风、北风及其他几大块。如“二八东风大旱天,三七东风水浸田”;“南风怕水溺,北风怕日辣”,大南风时只要下几滴雨就停住,北风在晴朗无云光照强烈时,气温迅速升高,其力量就要减弱,正是“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雨的谚语有:“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一日到暗,雨不断线,大雨明日见”,“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大水无雷,浸崩屋”等等。
虹的谚语有“东虹日头,西虹雨”。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反射后形成的。虹在西方,说明西边的大气里有大量雨滴存在,并随着天气系统的运动,自西向东移来,未来本地会下雨。虹在东方,说明东边的大气里有大量雨滴存在,但是东边的雨滴已随着天气系统东移过去,未来本地就不再下雨。
其他的天象谚语还有很多,如“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同翻”,“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等等,无不隐含科学道理在其中。
2、物象谚语
所有天气变化,就是大气的变化。空气孕育着万物,当它内部发生变化的时候,地面上一切东西,包括动物、植物等等,都要感受它变化的影响。因此,这种因天气变化而发生的动植物的特殊生活现象,出现在我们人类对天气变化的感觉以前,就可帮助我们预先知道天气的未来变化。通过观察动物、植物的变化而积累的谚语,称之为物象谚语。
“泥鳅跳,风雨到”。晴天泥鳅潜伏在水底的泥浆里,呼吸水中的少许氧气生活。如果天气反常,气压变低,温度增高,水中氧气减少,泥鳅只好升到水面上吸取氧气;它长时间移动,暴躁不安,甚至跳出水面,预示不久将下雨。而“泥鳅静,天气晴”则恰恰相反。
“鸡迟宿,鸭欢叫”、“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燕子低飞”等谚语,则预示风雨不久就来临。
“久雨闻鸟鸣”。天气即将转晴,喜鹊等鸟类就会站在枝头鸣叫,向人们预示天气好转。
3、耕作谚语
人类自学会耕作以来,就在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并用谚语记录流传开来,而这些谚语遵从自然规律,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精耕浅播的谚语有:“田土翻得深,瘦土出黄金”、“深耕田有肉,浅播禾有谷”、“早禾插贴泥,晚禾深深埋”、 “疏秧大肉,疏网大鱼”。
翻田改土的谚语有:“翻霜过年,好过挖粪填”、“犁田晒坏冬,惨过被水冲”、“新泥换旧土,胜过用粪补”、“浅脚田,草皮泥,争产一大围”。
选种育秧谚语有:“好种才有好收成“、”“精老农,勤换种”、“十处肥田不如一处肥秧”、“莳禾不如莳秧,养仔不如养娘”、“三年唔选种,耕田耕到懵”。
有关水的谚语有:“有水不怕寒露风,有肥不怕田底穷”、“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两年”、“水满塘,谷满仓”、“禾出吹干风,莫使田底空,有水不怕风”。
有关肥料的谚语有:“耕田不用计,猪屎共塘泥”、“多下几担粪,不如早沤春”、“肥足还讲巧施肥”、“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鱼要水养,苗靠粪长”、“肥田先肥秧,催仔先催娘”、“白露粪,秋分灰。晚造到立秋,追肥中耕挖田沟”。
有关轮种的谚语有:“豆谷轮种,增产无穷”、“绿肥种三年,坏田变好田”、“种蕉一年、禾好三年”、“芋头种一年,禾苗好几年”、“耕地过冬,虫死土松”、“犁田晒霜,好过担粪过岗”。 “耕地过冬,虫死土松”,告诉人们耕地如能够过冬天了再种,害虫死得差不多,而土壤也变得疏松,宜于耕种。“犁田晒霜,好过担粪过岗”也是这个道理。
有关农事生产管理谚语有:“人勤没懒地”、“不怕歉年,就怕靠天”、“戏在人唱、地在人耕”、“三分种,七分管、”“只种不管。打破银碗”、“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三秋勤耕田,丰收在来年”、“阳春三月不出工,九冬腊月喝北风”。
有关巧抓时令的谚语有:“中耕合时,禾生草死”、“寒露三朝禾齐标,满月施肥防虫害”、“月前水,风后肥”、 “春争日,夏争时,秋慢半天就为迟”、 “清明唔浸谷,大暑禾唔熟”、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木棉花开透,筑基兼驶牛” 、“疏禾得谷粜,密禾得秆烧”。 巧抓时令的谚语告诫人们耕种务必抓紧时间,过了节令就会导致收获不丰或失收。
有关除虫的谚语有:“虫咬一口,少收一斗”、“苗要好,除虫草”、“沤田过惊蛰,除虫不费力”、“ 种作唔除虫,到头一场空”。
其他谚语有:“早禾怕雷公,晚禾怕西风”、“雷打秋,迟禾冇得收”、“树上有果,地下无禾”、“种好禾苗壮,禾好谷满仓”、“耕块门口田,好过执到钱”、“挨饿受穷,唔食谷种”。
4、节气谚语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中国古代的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而二十四节气则反映太阳运动周期,反映季节的变化,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根据二十四节气,总结出二十四节气谚语,用于指导农事生产。其中反映稻耕作业的二十四节气谚语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清明唔浸谷,大暑禾唔熟”、 “白露粪,秋分灰。晚造到立秋,追肥中耕挖田沟”、“寒露三朝禾齐标,满月施肥防虫害”、“惊蛰吹北风,以后好播种”、“先社后分,谷米均真。先分后社,谷米赊借”。
二、从泷水山歌看稻耕文化
泷水山歌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动中,集体即兴创作、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又不断发展的一种农耕文化艺术形式。这种用劳动和智慧所创造的山歌表现形式,不仅展现了泷水地区人民勤劳朴实、热爱生活、崇尚幸福的生活实景,也反映了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民生、民民情、民风、民俗的真实写照,是南江流域一带乡土民间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南江农耕文化的传统音乐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下面介绍几首与农耕文化密切相关的泷水山歌。
1、《丰收之乐齐赞歌》
丰收之乐齐赞歌,同唱水稻产量多。鱼仔群群浮水听,枝头雀鸟也来和。
雄鸡报晓天曚光,社员穿插过屋巷。狗仔汪汪吠乜谁?原来兄妹出田庄。
五彩云霞在东边,人人振奋劲冲天。梆吓梆吓禾桶响,歌声欢笑喜满田。
情哥情妹赞丰收,夺得高产占上游。妹说一亩割六担,哥话七担有零头。
禾好割来产量高,晚造指标超早造。哥赞八字宪法好,妹夸党嘅好领导。
2、《田间管理勿心粗》
管理田间负责人,张张田水要行匀。切莫以为水口近,留意戽鱼啲细蚊。
嗰啲戽鱼细佬哥,田边圳边猛咁锄。仲将陂头挖损破,又唔塞返走嘅多。
挖烂走开真可恼,无水上田荫禾稻。应该跟手嚟塞好,田间管理勿心粗。
3、《睇牛人仔把歌吟》
队里分工我睇牛,认真负责工冇偷。工分日日都係有,口粮自然唔使忧。
养到条牛人称羡,人人睇见快心田。爱牛如子心一片,早出晚归天过天。
天天牛栏扫企理,雨帽水衣俱带备;放牛之时跟到尾,食咗庄稼悔恨迟。
食尽好多山中果,风流唔觉係奔波。唱下山歌易得过,山水凉喉饮过多。
山水凉喉果冇差,时时山水当凉茶。牛食饱时休息下,逍遥乐趣赏山花。
山花芬芳风送来,绿水青山花衬陪。我哋虽然几十岁,风流胜过做童孩。
风流无虑身又坚,真係快活似神仙。四野清风如拨扇,空气新鲜身体健。
身体健康够精神,老如松柏乐禧春。生活解决冇苦困,思想要报党深恩。
党嘅深恩永记牢,管养耕牛心勿粗。谂下边处草地好,睇肥耕牛我任务。
睇牛条路斟定先,一致动身齐向前,时刻关心牛要见。
循循然,得闲食口烟,茵茵绿草当床眠。
暂作床眠靠树荫,山清水秀有珍禽,鲜花盛开如添锦。
听蝉吟,头上垫石枕,睇牛人仔把歌吟。
三、从泷州歌看稻耕文化
泷州(今广东罗定市)歌,是泷州人在生产生活中,吸取泷水山歌与亻能咕歌体裁和语言精华的半诗半歌的泷水民间歌谣。泷州歌的选题中也有不少稻耕题材的作品,如:
1、《插田》
你地姑娘插田咁心机,水底咁深有蝗蜞;
你地落田就要打主意,边个肉嫩边个黐。
上田插到下田基,重唔食朝到几时?
日头又大风又猛,汗流打散妹胭脂。
2、《雨足人心乐》
十分雨慰十分心,唔忧旱潦两灾侵。
人乐雨啱啱足用,雨真潇洒人胸襟。
3、《快趁春水来春耕》
春耕全靠水为宗,趁水春耕到处同。
四野农夫忙斥犊,一犁春水快开工。
春田有水益耕家,耕田佬(你)剩唔耕吗?
要趁春田有水,满田春水快耕啦。
快乐原由春水啰,呢春水悦老耕哥。
趁水春耕真快活,随耕随唱水仙歌。
立秋冇雨令人忧,万物历来得半收。
四、从诗歌看稻耕文化
中国的诗词歌赋也充分反映了稻耕文化的发展演变。最早的稻词见诸于《春秋》中《谷梁传》。《诗经》中《小雅•甫田》、《唐风•鸨羽》、《豳风• 七月》、《小雅• 白华》、《鲁颂• 闷宫》等章, 都有咏稻的诗句。查检《全唐诗》, 共有咏稻诗263 首。如元稹《遣行十首》中的“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杜甫《茅堂检校收稻二首》的“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中的“场黄堆晚稻, 篱落见冬菁”等名句。
纵观罗定当地的诗歌,也有吟唱稻耕的诗句。如陈墨樵《春郊杂詠》的“……高田待泽低田足,大妇扶犁小妇耕,牛背牧归桑柘晚”对郊野春耕的情景进行描写;彭沃《劝农歌》“天地气和融,躬亲曾相视。催耕鸟惊鸣,东作皆举趾。随土各相宜,高低审位置。播植无愆候,劝督深翘企。风雨勿辞劳,簑笠还经理。殷勤荷锄锸,竭力负耒耜。更诫闲罢民,当思刀犊比。渔猎易其具,务农斯为美。群动西畴营,秋成万箱喜。鼓腹歌盛世,唐虞复何似?”《劝农歌》从浅入深,情真意切地劝导群众要抓紧时机进行耕作。
五、从祭祀歌谣看稻耕文化
祭神是传统稻作文化中一种普遍现象,在稻谷生产过程中,人们要举行种种仪式祭祀各方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样,就形成了与生产环节紧密相扣的一系列农耕礼俗和农业祭祀。在祭祀活动中,主持人在举行祭祀仪式的同时,吟唱相关的祭祀歌谣。祭祀通过规定的仪式达到崇拜,反过来作用于人们的生产,使粮食丰收。祭祀活动围绕着不同季节的生产特点、气候特征,围绕着水稻种植、生长、成熟的不同阶段进行,从备耕、播种、成长、收成、仓贮等农事,反映了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及人们的不同愿望和祈求,把稻耕文化作为始终贯穿着祭祀仪式的重要主题。
罗定稻耕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社坛的禾谷醮和庙宇的庙会。禾谷醮和庙会的祭祀活动大同小异,基本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庆祝丰收为主要内容。而跳禾楼则是祭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跳禾楼的同时则呤唱祭祀歌谣。据清康熙《罗定州志》载,“坛击社鼓,延巫者饰为女装,名曰‘禾花夫人’,置之高座,手舞中蹈,唱丰收歌。观者互相赠答,以为乐。唱毕以禾穗分赠,俗谓之跳禾楼”。据榃滨孔姓道士手抄的《祈谷游神农科》唱本中,可以看出是一本跳禾楼的唱词,而多数唱词都跟稻耕作业有关,其中直接与稻耕有关的唱祠有:《神农唱》、《土地唱》、《祈谷神农唱》、《禾魂义母唱》、《鉴王圣帝唱》、《雷王圣帝唱》、《开天圣帝唱》、《东方青色禾魂唱》、《南方赤色禾魂唱》、《西方白色禾魂唱》、《北方黑色禾魂唱》、《中央黄色禾魂唱》、《田公田母唱》、《开仓大士唱》、《田头土地田尾唱》、《五谷收耗唱》、《催苗活苗唱》。 罗镜道庆堂手抄本《楼科》更接近跳禾楼习俗,唱词有《调香》、《请神》、《调扇调铃》、《造禾楼》、《调旗》、《调花》、《梳妆》、《调遮》、《送神》、《上楼台》、《调雨》、《倒禾楼》等等,内容无不围绕稻耕作业,其中唱词《调雨》更是直接描述稻耕的整个过程:
正月雨水落微微,正是众丁人塞陂。有水耕田禾大熟,上田冚落下田基。
二月雨水落悠悠,正是众丁人驶牛。有水耕田禾大熟,一年耕种食三秋。
三月雨水落洋洋,正是众丁散禾秧。有水耕田禾大熟,一条禾线尺三长。
四月雨水落纷纷,正是众丁禾生根。有水耕田禾大熟,丰衣足食日子润。
五月雨水落重重,正是众丁割三冬。有水耕田禾大熟,禾仓豰笠顶尖峰。
六月盐水落油油,六月又返禾低头。有水耕田禾大熟,雷公唔响雨淋头。
七月雨水落纷纷,正是众丁种晚春。有水耕田禾大熟,粜榖粜米有钱根。
八月雨水落哀哀,正是众丁禾打胎。有水耕田禾大熟,人担唔起请人抬。
九月雨水落扬扬,正是九月到重阳。有水耕田禾大熟,雨水好时好发秧。
十月雨水是立冬,到处禾苗落烟红。有水耕田禾大熟,今年不与旧年同。
十一月雨水又过冬,到处田禾人割空。有水耕田禾大熟,食得婆仔面又红。
十二月雨水为一年,清闲无事小神仙。五豰丰登农家乐,食用充足有馀钱。
另外,在罗定民间还流传一种春牛舞。舞春牛主要是由牵牛人演唱“春牛调”,把牛称颂一番,从牛头唱到牛尾,充满爱怜的感情,最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由古代春祭仪式发展而来的。春牛舞分成许多小段,对农民的日常生活、耕种过程以及丰收的喜悦用歌舞的形式一一作描述,主要内容有:正月新春舞牛拜年、姑娘探外家、十教女、犁霜田、耙秧田、整秧田、下谷种、辨秧、拔秧、煮朝(早饭)、担秧插田、戽鱼、睇田水、耘田、辨禾、割禾、打字古、采茶、送女等等。
结 语
稻耕文化是千百年来形成的一种民间历史文化积淀,是一种原始的农耕文化现象。民间歌谣就是依附在稻耕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上而生生不息的(4)。稻谷的耕作不仅很早就进入了犁耕阶段,而且派生出一系列关于水稻的文化因素。从泷水的民间歌谣看南江的稻耕文化,民间歌谣中反映的农耕文化以稻谷的种植为其突出内容。稻农用歌谣这种易记易懂的形式记录下稻作的育秧、播种、管理、收割的时间、方法、要领等以代代相传。
稻耕文化的繁荣发展是稻农人生价值观的核心追求,而依附在稻耕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上的泷水民间歌谣,必然会在泷水流域稻农的人生价值观中也深深地打上稻作文化的烙印。为了传承稻作的育秧、播种、管理、收割的时间、方法、要领,稻农用易记易懂的民间歌谣将这种知识代代相传,因此,泷水民间歌谣又是稻农在劳动过程中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泷水民间歌谣不仅记载了南江稻耕文化发展的历程,而且反映了稻农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146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
(2)吴诗池、魏露苓:《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3)吴诗池、魏露苓:《浅谈稻作农耕文化的内涵》
(4)《试论湘江流域民间歌谣的稻作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