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博物馆 徐子明
蔡廷锴故居现状
在广东省罗定县,有一个罗镜镇,古称顺仁乡,自晋唐开始,便成为龙乡县、泷水县,成为泷洲政治经济的中心。乾隆4年(1739),罗定州州判署迁建于罗镜,正式称为分州城,即由罗定州副州官主事的副州城,管辖罗镜、太平、分界。作为罗定州城的一个副城,它的作用主要是作为古代战争的一个桥头堡和战略的缓冲地。罗镜分州城的建立,更凸显了罗镜作为罗定州南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重镇的重要地位。1892年4月15日,蔡廷锴就出生在这个镇子一个叫龙岩双轮角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蔡廷锴,号贤初,我国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和民主人士。18岁从军,由普通一兵以骁勇善战而升至军长、总司令,以指挥参与“淞沪抗战”、“福建事变”而名震中外。抗战胜利后,他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参与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工作。历任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四届中央副主席。1968年去世。
1911年7月,蔡廷锴老家的房屋被一场狂风吹倒。为了解决全家的住宿问题,当年10月,他的父亲卖牛借谷,修建了一间一厅二房的房子暂住。1922年,蔡廷锴筹款回乡增建居屋。1928年,蔡廷锴二弟从南洋经商回来,兄弟共同出资再次扩建居屋。1938年,蔡廷锴在返乡疗伤期间,第三次对居屋进行改建扩建,整座居屋建筑才完成。
整个故居占地7000平方米,属于典型的粤西客家大户农屋,青砖包泥砖墙,砖瓦木结构,一字平脊,不加雕饰,朴实无华。中路三座,呈“富”字形布局,中有天井,据说为蔡廷锴亲自设计。两侧各有两条通巷和两排附屋,乡间俗称为“双登带”大屋。中路内二层结构,上层墙体开门并架天桥,可贯通全屋,后座两侧有炮楼,屋前为禾地,池塘,屋后有菜园,果园和围墙。附屋有猪舍、牛栏、舂米房、马房等,横通巷有十字门,内有两个水井。大屋的背后则是青翠的高山,大山把这片平坦的村庄环抱中绿色的苍翠之中。土改时,大屋曾被分给13个农户居住。1972年,部分农户将房子拆除改建,改变了部分建筑的结构,基本建筑结构还保存。1989年,在罗定各级部门的协调下,13个农户全部迁出故居。同年6月,蔡廷锴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广东省、罗定市、罗镜县拨款重修蔡廷锴故居主屋两座400多平方米,并修复了围墙(还有两侧附屋、后楼、炮楼和后园等待修复)。因此,蔡廷锴故居的修复工作和场馆的建设工作还有待今后继续努力。
为了充分发挥故居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蔡廷锴故居不断地完善和改进陈列展示。为了丰富陈列展示的内容,我们从多方面搜集照片、图片及蔡廷锴将军生前使用过和故居原有的实物,以图文并茂的图片形式、实物展示形式和雕塑形式进行展示。
从第一进大厅走进去,迎面可以看到写有“绍义堂”字样的屏风,中间安放蔡廷锴半身塑像。天井放置一口蔡将军使用过的大缸,厅堂和室内摆放将军使用过的家俱用品。两边墙上以图片的形式,分六部分展示着将军的生平事迹、十九路军“一·二八”淞沪抗战等重要史料图片、照片等。2007年,故居前面开挖了池塘,扩建了广场,并在故居广场左侧安放了民族英雄蔡廷锴陶塑像。塑像高4.5米,由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罗琼竹与石湾刘氏四代陶塑传人刘国华大师共同雕塑,是石湾历年来最高的陶塑作品。戎装骑马,威武神勇。
正式开放后的蔡廷锴故居吸引着各界人士前往参观学习。罗定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和各大中小学经常组织人员前往,感悟将军的英勇爱国事迹,感染将军的民族气节和奋斗精神,学习罗定先辈们爱国爱家乡、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蔡廷锴故居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和“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关于保护开发蔡廷锴故居的一些思考
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挥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2011年7月,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的主要领导前往考察,为故居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求,希望继续发扬蔡廷锴将军抗日救国、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以统一战线基地为纽带和平台,切实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引导,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和共同奋斗目标。同时,蔡廷锴故居要继续努力提高展览水平,征集更多的蔡将军生前用品和乡村民俗文物,提高故居管理水平,尽快修复故居两侧和和后座建筑,使之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纪念馆。2012年7月,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前往考察时强调,故居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和多元化资金投入,进一步抓好将军故居的软、硬件建设,深入挖掘时代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增强景点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在广东省各级领导的关怀下,蔡廷锴故居的修复工作得到各届人士的高度关注。目前,相关部门已将编制蔡廷锴故居保护规划,全面修复蔡廷锴故居的工作摆上工作日程,正在联系文物设计专家对蔡廷锴故居修复工作进行勘测设计。
在修复保护方面,我们认为,一是修复工作应该遵循“三原”原则,即原址复建、原物保护、原状恢复。在现有一路两进房屋的基础上,依照原有墙基,继续修复两侧附屋、后楼、炮楼和后园。故居全面修复后,要提高现有展示档次,按原状展示将军使用过的物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蜡像,复原将军在故居的生活场景。两侧附屋则按照乡村的习惯,设置舂米房、马房、农具房等。
二是新建陈列展示馆。利用现代化的陈列展览技术和设备,对蔡廷锴生平事迹和十九路军淞沪抗战重新布展,以图片、生活场景复原、战斗场景复原,文物陈列等形式进行展示,开设活动中心、演示厅等配套设施。
三是整治改造村容村貌。故居原有的活动广场和停车场较狭小,应适当加以扩建。可以设置故居牌坊,改善村道村貌,营造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氛围,使之成为多功能、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成为游客观光学习、休闲娱乐、增长见闻的红色旅游基地。
在开发利用方面,我们认为:蔡廷锴将军的家乡罗镜镇,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镇内有不少名胜古迹,同时也是著名的将军镇。因此,对蔡廷锴将军的家乡罗镜镇的文脉资源进行整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对蔡廷锴故居合理保护利用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与相关景点结合,打造一条以蔡廷锴将军为主题的旅游景观线。在蔡廷锴故居附近,有许多与蔡廷锴有关的景点,如蔡廷锴创建的“廷锴小学”、故居右侧山脚下的东南一景帝瓮瀑布、蔡廷锴题写的摩崖石刻和别墅退避贤庐,东山公园蔡廷锴父母的墓园,蔡廷锴在营信村修建的官渡头桥等等。如果将这些景点进行整合,打造成一条以蔡廷锴将军为主题的旅游景观线,不仅能更直观地丰富展示的内容,而且加深观众对将军精神的认知,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与将军镇的建设相结合。蔡廷锴将军所在的罗镜镇是革命老区,是著名的将军镇,从清朝中晚期至今,曾诞生过“水上第一出色人物”吴绍麟、抗英名将叶常春,清朝提督潘庆、戴文英,清朝总兵戴佐英,光绪皇帝特赐“头品顶戴”的蒋名标,孙中山先生特别器重的将军、五四运动时广东学运领袖张启荣,抗日名将区寿年、叶少泉等十一位将军,故被誉为“岭南将军镇”。因此,把蔡廷锴故居与将军镇的建设相结合,以将军文化为亮点,将会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3、与十九路军将士故居的建设相结合。十九路军淞沪抗战,跟随蔡廷锴将军抗击侵华日军的有很多人是罗镜籍人士,如区寿年、叶少泉、陈福初等等。他们的故居也是颇具民国特色的建筑,若与蔡廷锴故居能形成一条特殊的十九路军将士故居旅游景观线,一定能加深观众对十九路军淞沪抗战的认识。
4、与建设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相结合。罗镜镇内文化遗存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翁氏贞节牌坊、石龙塘叶氏大屋、彭墨斗旧宅、腾蟠蒋公祠、罗镜分州城墙、东墟老街骑楼、叶子绅老屋、吉庆老社等。这些文物古迹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现在罗镜镇确立以“旅游旺镇”为目标,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对文物古迹进行重点开发和建设。这一策略将推动蔡廷锴故居的进一步开发。
5、认真做好《蔡廷锴》电视剧的拍摄工作。在加强对故居的保护开发力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将军的生平事迹的宣传。近年来,罗定市委市政府正在筹拍20集电视剧《蔡廷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批复立项,同意将电视剧《蔡廷锴》作为革命历史题材进行拍摄。目前,云浮市和罗定两地专门成立了“罗定市筹拍蔡廷锴影视剧集筹备委员会”及办公室,指定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做好筹拍前的前期准备工作。蔡廷锴的长孙蔡醒民、十九路军60师师长沈光汉之子沈大中以及热心乡贤李柏诗等积极参与《蔡廷锴》的筹拍工作。拍好电视剧《蔡廷锴》,弘扬蔡廷锴将军的民族气节和奋斗精神,是宣传罗定人爱国爱家乡、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精神最好的举措。
(徐子明,罗定市博物馆副馆长/责编 刘玉霞)
(发表于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管主办的2012年第5期《团结》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