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初级合作社旧址、长岗坡渡槽入选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2010年3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中,罗定两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重要发现——第一初级合作社旧址、长岗坡渡槽入选。
为充分展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09年取得的成果,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全国新发现的近5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遴选了165项重要发现,汇编成《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广东省共10处入选,包括广东阳山杜步石围城、广东潮州土楼、广东连平白云楼、广东台山燕溪村碉楼群、广东东莞秀荣别墅、广东鹤山点天灯石板桥、广东广州沙湾紫坭糖厂、广东罗定第一初级合作社旧址、广东罗定长岗坡渡槽、广东东莞大岭山林场石洞知青房。2008~2009年的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中,广东新发现的三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仅有十四处入选该书,而在广东西南二江和南路五市中亦只有“广东罗定第一高级合作社旧址”和“广东罗定长岗坡渡槽”两处入选。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按照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文物类别的体例进行编排。书中收录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如陕西的古遗址,福建的古建筑,北京、广东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还有具有民族特征的少数民族村寨等;又综合考虑了各类型文化遗产所占的比例,强调文化遗产类型齐全,特别是对工业遗产、乡土建筑、20世纪遗产等新增文化遗产类型,以及水下文物普查、遥感技术在普查的应用等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第一初级合作社旧址
第一初级合作社旧址位于广东省罗定市太平镇埒口村。座南向北偏东,面阔33.8/米,总深14.9米,面积504平方米。为两间三层坭砖墙建筑,尖顶硬山台阶瓦面。四面建砖柱走廊,用麻石条铺架走廊楼板,后有围墙。正面有13条砖柱,侧面有7条砖柱,柱高9.4米,柱宽50×30公分,角柱为50×50公分。
罗定县太西乡第一初级合作社建于1955年,后转高级社,为广东省最早的高级合作社之一,社长彭华全曾当选为广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该建筑为留法学生彭启彬建造。彭启彬1923年毕业于法国海军部立专门无线电学校毕业,1928年曾任海南定安县县长。1930年任第八路军总指挥部行营上校参议。
该建筑物还做过农会、中学和解放战争时期的粤中纵队四支队十四团团部。
长岗坡渡槽
长岗坡渡槽位于广东省罗定市罗平镇镜内,是目前世界最长的引水渡槽。2009年10月,罗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对该渡槽进行系统的测量和评价。长岗坡渡槽于1976年动工兴建,1981年建成,历时四年多,南北走向,横跨罗平小盆地,是金银河水利枢纽工程的核心部分,通过长岗坡渡槽,将泷江上游罗镜、太平两河道的水引入金银河水库。渡槽前引渠1公里,从路迳开始经过一个涵洞与12条桥梁,3条小渡槽立交。渡槽起点稍窄,入口宽7.8米。渡槽全长3450米,共有133个墩,132个跨拱。渡槽大拱底部由并排的四条肋拱支起上层6-8个小拱劵,使外表美观,又能节省材料。最高跨拱为37米,最大跨度达51米。水面宽6米,水位高2.2米,流量可达25立方米/秒。长岗坡渡槽堪称世界之冠,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比曾称为亚洲第一渡槽的三湘渡槽还长1400米,多23个墩,过水量为其10倍;它比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罗马古渡槽少32孔,但古罗马渡槽现仅保留728米,而长岗坡渡槽正值青春期,无可比拟。
罗定长岗坡渡槽的建设者为当地四个人民公社的骨干民兵义务投工,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用钢钎和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建成的世界一流人造工程。整个长岗坡渡槽包括槽前引渠、前后穿山涵洞和砌石渠,总长10.5公里,合计完成土方45.7万立方米,石方22.81万立方米,浆砌石4.36万立方米,总工程费仅用820.8万元,该工程创造了人造水利历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南国红旗渠”,完全可以载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