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罗定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29期简报
发布时间 : 2009-12-09 17:39:39
来源 : 罗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浏览次数 : 2598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一江双脉,云桂文笔留青史

——生江镇文物普查小结

 

生江镇位于云桂山之西,泷江主流从南往北流经全境,自古为罗定之腹地,以农业和水果生产为主,手工业曾以生江土左(左轮手枪)和禾镰闻名全省。全镇有11个行政村,204个村民小组。文物普查队在生江镇共登记文物25处,复查1处,新发现24处,其中民居建筑9处,祠堂7处,古桥1处,古井2处,窑址2处,名人故居2处,古墓葬1处,近现代典型水利设施1处。文峰塔建于云桂山之颠,为生江素龙共享之文物精华。

生江镇双脉村是抗日名将彭佐熙将军之故乡。彭佐熙毕业于黄埔二期,抗战时出生入死转战南北,参与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战役和昆仑关战役,擢升九十三师少将副师长,1941年奉命随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功勋卓著,被称为百粤名将,回国后接任二十六军军长,五十年代滞留越南金兰湾,被戏称为中国鲁宾逊。曾以三罗乡亲组建粤剧团,由围底古模人陈光汉为团长,故事良多,入台受蒋介石器重,委任为台中卫戍司令,中将衔。彭佐熙将军大屋已被拆除,现彭佐熙故居为一进泥砖墙屋,为他出生祖居,现仍保留有“罗定县第九区生江双脉340号门牌。位于安全大发塘的谢琼生故居建于己巳年(1929)为清式建筑,谢琼生曾为十九路军区寿年麾下第二团团长,在淞沪抗战中赫赫有名。安全大发塘今有谢琼生纪念小学。

                 

                                                             前程堂

                     

三和黄氏镬耳屋

古民居祠堂建筑亦以双脉为多,其中较著名的有“无梁屋“、彭金祥老屋、苏文初老屋,为清中期建筑。无梁屋以拆去大梁而得名。苏文初老屋于丙午年加建前座,双脉居民以苏姓较彭姓为早,苏家曾出过不少文人,其中苏文华曾留学日本。

生江为泷江主流之中段,石仁埌为泷江两岸十七个埌的起点,两岸多台地,在八和普查时曾有群众报料说曾在生江八和电站后山岗上发现过石铲和印纹陶片,但沿岸山岗杂草已疯长没人,未能找到史前遗址,要期待以后重新勘查。

生江王怨桥是留下幽美传说的木桥,古桥以石桥墩铺架木梁,1952年从榃濮梁家庄抬去石条重新铺架,由五排白砂岩条石组成,最长一条为6.45,该桥中孔0.8,桥墩两侧砌出双翼以承梁。桥高7,为罗定古桥之最。

生江碗窑非常著名,村亦以窑名,生江窑址共有3处,龙窑4条,3条在碗窑村,一条在云桂水岸,均在泷江河边,利用云桂山白泥坑的高岭土资源和薪炭资源烧制民用瓷器,其中坑口碗窑因为开辟道路和开荒种果,只剩下部窑场,烟道口未找到,窑下生活区为砌筑,在窑场采集到不少瓷片、窑具等,该窑以烧制民用瓷为主,以粗碗较多,胎质粗糙,釉色青灰,表面有点染和晕染青花,曾见有罕见的大碗和大碟,较现使用之大碗还大。在金银河二级电站有龙窑一条,由于建水电站而将窑址全破坏,采集到的多为小杯,釉面光润,灰褐色,为宋——明清时期烧制之器物,较精细。

                     

                                            生江引泗水利交通大桥

生江反虹吸桥又名引泗生江水利交通大桥,为引泗水利枢纽的附属建筑,也是罗定境内最大的渠道附属建筑物,该桥设计为桥面通车,桥下过水,桥面通车道宽4,两边行人道各0.8,桥长165,桥下反虹吸管长232.6,流量为2.5立方米/秒。现又在桥的上游方(东侧)加建一座新桥,使两桥合一,旧桥已成辅助车道,新旧桥相连,中间加高作行人道,虹吸管的入水口外再加建行水渠槽,凌空飞过墟市,尤为壮观。生江大桥建设将水利交通合成一体,充分体现罗定人的智慧和毅力,也是生江镇最具规模近现代文物建筑,应载入人类文化遗产的史册。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