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泷江文艺》2014.3
《泷江文艺》2014年第3期电子版
征地拆迁和谐曲
◎曾沛才
征地拆迁难上难,榃滨奏响和谐曲。这里说的是罗定市榃滨镇的故事,因为这首和谐曲,是从榃滨唱出来的,或者说,是榃滨人唱得最响亮最动听的。
榃滨镇重山叠岭,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筋竹镇接壤,扼两广交通咽喉。2009年下半年,连接两广的云罗高速公路经上级批准建设,起点为云浮市郁南县东坝镇双凤村,终点为罗定市榃滨镇梅竹村,罗定境内全长43公里,其中横跨榃滨镇境21.3公里,占云罗高速公路罗定段的一半里程。榃滨镇征地2651亩,其中施工便道38条126亩,取弃土场26个350亩,涉及征地户1650户,拆迁房屋197座、面积共2.7万平方米,迁移坟墓2225座。
或许,在某些眼光守旧者看来,征地拆迁与和谐建设是水火不容的两回事,将征地拆迁与“和谐”两字联系在一起,简直是不可想象,天方夜谭。世界上第一条高速路是秦始皇于公元前212年至公元前210年修建的秦直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今淳化县梁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14个县,长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宽度为50米。秦始皇施行苛政,驱赶民众,沿途哀鸿遍野,百姓流离失所,死人无数。当今社会文明,政府依法行政,但征土地、拆房屋、迁祖坟,件件工作都仍然是“硬骨头”。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保证,房屋是他们遮风挡雨、安居乐业之所,谁不把土地和家居看作生命的一部分?然而,榃滨镇党政干部们硬是把一块块硬骨头“啃”成了一道道和谐的音符,无论困难有多大,镇、村干部总是把矛盾一一化解,没有出现过一宗暴力执法事件,“和谐拆迁、幸福安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云罗高速公路通车后,有人问镇委书记谭树才:“你们有什么秘诀?”谭书记想了想,笑道:“其实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将心倾斜给群众。”
好一句“将心倾斜给群众”!这话毫无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之处,难的是不折不扣地、彻彻底底地落实在行动中。人们可以扪心自问:你做得到吗?彻彻底底地做得到吗?实事求是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今征地拆迁,阳光多了,文明多了,但放眼遐迩,粗暴执法,暗箱操作,甚至把善良的农民视为刁民者,在外地时有听闻。榃滨镇的党政干部不同,他们做到了,彻彻底底地做到了。他们是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又是群众真正的贴心人。他们的汗水,他们的心血,他们的情怀,必将化为芳墨,在罗定的建设史上留下浓浓的一笔。
空泛的礼赞往往是苍白无力的,人们只看重事实。还是让时光倒回到三年前,看看榃滨的党政干部是怎样在征地拆迁中将心倾斜给群众、奏响征地拆迁这首和谐曲吧!
一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浩大,第一步工作,就是征地拆迁,征地拆迁工作完成了,施工队才能进场施工。榃滨镇山河村大塘口村民小组黄氏兄弟五户共20多人,有祖屋一座,还有一排30多米长的钢筋水泥楼,另外,他们被征用的土地还有5亩水田、旱地。高速公路的一道桥梁正好从其房地通过,房屋必拆无疑。2010年8月,一切都商谈妥了,拆迁工作组的人员上门丈量房屋面积,黄氏兄弟众人却突然提出,要求把国道324线边思理村一处农田给他们建新房。那地方是农田保护区,农田保护区土地用途改变,是要经国务院批准的!怎么办?工作组不生气,不焦急,只是反复向他们讲清道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别看只是动动嘴皮,实际上比开石搬山困难多了。当日无果,后来登门20多次,黄氏兄弟的思想才有些变动。镇委书记谭树才,三次亲自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把距离圩镇不远且在国道边的原榃滨镇思理村旧道班拟建设用地腾给他们建设新房。当黄氏兄弟的长兄黄显材站在那块未来新房的地基上,看到那地方视野开阔,交通方便,比自己兄弟几人原来居住的环境条件好多了,非常高兴,说:“共产党真好,政府真好,镇领导是真心实意为我们拆迁户着想的。”
罗定是“中国肉桂之乡”。榃滨是罗定盛产肉桂的核心区域,拆迁户家家都有桂皮。桂皮价格时有波动,如果拆迁户在拆迁时,被逼贱卖,就会损害他们的利益。镇委主要领导找来收购桂皮的老板,要求老板将拆迁户的桂皮先称好重量、写好收据存放在仓库,待拆迁户认为价格涨到满意时才结算兑款。
在全镇197户拆迁户中,有5户是孤儿寡母,工作组对他们特别关心。金滩村河岔村民小组的罗女士就是其中之一。罗女士与大伯、小叔共住一幢小楼,小楼要拆掉了,而村民小组适合建房的地块只有2块,早由大伯和小叔抢先要了。谭树才得知这一情况,立刻找来工作组人员和村委干部,要求务必按照“就近安置,新址面积不少于旧址,交通环境比原址要好”的原则,为罗女士选择好建房用地,并直接跑到镇上备选用地现场考察,了解情况。经过多次奔跑,才在国道324线旁金滩村岭仔头安置点找到一块合适的地皮。可是,岭仔头村民小组一些群众有排外思想,拒绝把本村的山泉水给罗女士食用。镇政府为了安抚罗女士的情绪,请来钻井队,专门为罗女士户打一口水井。罗女士一幢占地13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建起来后,镇领导考虑到她孤儿寡母经济比较困难,于是又联系施工队,让施工队以月租金600元租用她的首层楼房。600元不算多,但是对于罗女士来说,已经足够解决她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开支了。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镇领导靠前指挥,带头进村入户,上下一致、干群一致、目标一致。白天,他们分赴高速公路沿线的金滩、山河、思理、榃滨、梅竹等村委,顶烈日、冒酷暑,现场解决征地拆迁工作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晚上,继续到被征地拆迁户家中做思想工作。2010年7月至2013年2月的近1000个日日夜夜,他们除了每年春节,其余时间没有休息过一天。此外,镇领导“站在榃滨看大局,站在大局看榃滨”,服务、服从云罗高速公路建设大局。为了解决拆迁安置问题,镇政府拿出镇属土地10129平方米,还拿出了圩镇市场、旧粮仓、木材站、钢锉厂土地和国道两旁黄金地段的地块,设立了11个拆迁户集中安置点,这些安置点,现在全部都成了宜居新村!国家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说到底,是为民谋利,为民谋福,许多深明大义的群众,在镇政府和镇领导的感召下,纷纷舍小家为大家,交出自己深爱的自用地。梅竹村某村民小组一位在深圳经商的钟姓私营企业老板,听说镇领导和工作组同志全心全意为国家建设、跟群众心贴心的事迹,非常感动,立刻从深圳跑回家中,说服自家兄弟将山地拿出来作为拆迁安置户的建房用地。受他的影响,整个村民小组的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很快就完成了。
二
感化“钉丁户”,是榃滨镇党政干部和拆迁工作组最为辛劳最花心血的工作。梅竹村双镰村民小组梁某,一家4口,住在半山腰上。梁某患有癫痫病,最忌情绪激动,一激动,就有可能引发病症。他家是一座二层楼房,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另外还有一座建筑面积80多平方米的土木砖瓦房,这里房地刚好要建一座高79米高的高架桥。
2011年4月,镇拆迁工作组到梁某家中宣传拆迁政策,协商拆迁事宜。梁某要求,把几年前国道324线改造时征用他们村用作堆土用地的地块给他建新居,双方很快就签好拆迁协议书。没想到,才过几天,梁某因为迷信“风水”,变卦了,出尔反尔,又提出要在附近停业的华林化工厂山地建房。那里有3座坟墓,山路陡峭,要开出一块建房用地,相关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但为了能够让高速公路施工队早日进场施工,镇委、镇政府经过研究,决定再次满足其要求。挖掘机、运泥车在半山上轰隆隆地响了7天,一块500平方米的建设用地呈现在眼前了。意外的是,问题又来了。按拆迁补偿政策,应补偿给梁某36万元,可梁某却误以为补偿款是可以漫天要价的,竟然提出要将补偿款再提高到90万元。政策是严肃的,虽然有灵活性,但总得有一个尺度。工作组竭尽耐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多次找其亲戚、朋友、兄弟叔侄协助说服他。
为了梁某一户,谭书记上门20多次,镇拆迁工作组的同志上门80多次,连云罗高速罗定段建设指挥部领导、市政协主席肖达新也亲自上门10多次。峰迴路转,山高路陡,很难想象,当这些公仆们在路上往返奔波的时候,流了多少汗水,费了多少心思,体味了多少辛劳。或许,他们当中有人也埋怨过,这钉子户也太“钉子”了!然而,每次进门,不管是谁,却总能耐着性子,娓娓而谈,和风细雨,生怕梁某激动,引发疾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梁某一家同意拆迁了。镇政府用了10天时间,为梁某在其旧居附近山地建起一座80平方米砖瓦木结构的临时安置房,将梁某一家安置妥当,然后再动工拆迁。梁某搬进安置房的前一天,镇政府出动干部职工50多人,帮助其把家具杂物搬运到安置房中,第二天,市、镇、村干部又拿着慰问品到安置房慰问他。梁某愧悔地说,政府太好了,领导待我太好了。是我不对,给政府、领导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
三
榃滨镇自宋朝至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为泷水县地。明万历五年,朝廷升泷水县为罗定直隶州,同时新设东安县和西宁县,归罗定州管辖,榃滨属西宁县。民国三年(1914年),西宁县改名郁南县,原因是青海省也有个西宁县,一个国家出现了两个同名县,其中一个必须改名;广东的西宁县位于古郁水(西江)南岸,改名郁南县,这样改,地理位置表述也更为准确。1961年4月,榃滨公社等地划归罗定县管辖。因为历史原因,所以,榃滨当地有不少古墓为郁南人的祖坟。每年春分、清明期间,都有不少郁南人到榃滨扫墓,拜祭先人。中华民族,先人坟墓自古以来均受法律保护,挖人祖坟被认为是最缺德的行为。可是,对于国家建设来说,无论阳宅阴宅,都必须让路。
榃滨镇思理村高速公路大转盘出口,有一座郁南县凌姓祖坟,保护良好,有墓碑,周边用青砖镶砌,其后人已经超过1万人。路途遥远,人多,思想复杂,而且要跨县工作,给迁坟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镇领导和镇拆迁工作组成员到郁南县找族中长老,迁坟工作组长找凌氏后人,前后协商30多次,讲清讲透政策,表明一定会按政策办事。经过一年多“马拉松”式的奔跑,迁坟工作才得大功告成。2012年清明节前,凌氏后人高高兴兴地把先人迁回家乡郁南县大全镇安葬。
镇委书记谭树才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经常对镇、村干部说:“做人要真诚实在,工作要真抓实干,本领要靠真才实学。心里要时刻装着群众,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心思向群众倾斜。”大家都记住了书记的话。征地拆迁平均每3.6天完成一座房屋的拆迁安置工作,平均每天完成征地任务5亩,尽管艰难,整个征地拆迁工作却实现了“零上访,零违纪,零事故”的“三个零”目标。征地拆迁初期,群众不支持,不配合,后来,干部群众接触多了,群众对政策理解了,彼此的心沟通了,工作就顺利多了。干群之间,许多还成了知心朋友。如今,不少群众见到干部,“拍膊头,抽两口,喝米酒,讲粗口”,亲热极了。榃滨人礼貌文明,平常极少讲粗口,但如果朋友之间能说上一句半句粗口的,却是知心的写照,友谊与亲密的象征。2009年至2011年,榃滨镇连续三年被评为云浮市镇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荣获云浮市争先创优先进单位。
榃山高耸,滨水长流。榃滨一词,本来就是祥和安适之意,“榃”为树林下的一片土地,“滨”为靠水的地方,优雅,和谐。如今,云罗高速公路早已通车,一路坦途,连接粤桂,贯通东西。然而,榃滨干部群众共同谱写的和谐建设乐章,依然在榃山滨水间萦绕,在人们的心中迴响。
收桂时节访榃滨
◎彭庆佳
罗定市文联、市作协组织部分本土作家到榃滨镇采风,榃滨镇是我的家乡,我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早上9点从罗城出发,沿着324国道一路向西,青山越来越美,空气也越来越清新。我在车上合了合眼,才半顿饭工夫,睁开眼时,发现公路旁有一片片翠绿的乔木,在山风吹拂中摇摆,阿娜多姿,同时,窗口猛然送进一股浓浓的桂香——这是我小时候最熟悉的香味。哦,榃滨镇到了,我回到故乡了。
到了镇政府,谭书记和唐镇长热情地招呼我们,向我们介绍了榃滨镇大力发展肉桂产业的情况,特别是讲到多年低谷的肉桂价格今年不断攀升,从去年年底的300元攀升到如今的600多元时,我特别高兴,因为乡下我的亲友,都种植肉桂。
在镇政府听了镇领导的介绍后,我们按耐不住焦急的心情,提出到现场走走看看,第一站来到观桂台。从“观桂台”上远眺,漫山遍野的连片桂林郁郁葱葱。说来奇怪,我这个人,只要一看见桂树,无论远近,仿佛都可以闻到它们散发的特有的芳香。罗定是“中国肉桂之乡”,榃滨是“肉桂之乡”的肉桂生产重点镇。原生态的环境,青翠的桂树,使每次来到这里的游客、客商和香料专家赞不绝口。我随手摘了一片桂叶放进嘴里,那微辣带甜的味道,叫人永远难忘。如今,清香四溢的罗定肉桂,早已随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同仁堂等著名品牌蜚声海外,走进了地球的每个角落。“罗定肉桂”已经成为中国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榃滨“罗定市肉桂展示馆”,不看不知道,一看大开眼界。门口一座高约1.5米,宽约半米的镇馆之宝——“桂之神”,令所有参观者啧啧称奇。它用桂皮做成,称得上是个“稀世珍品”。将桂皮摊开来,有一块草席大,浓香阵阵。进入馆中,展台上琳琅满目,有桂油、桂艼、桂叶、桂枝和用桂木巧制的筷子、牙签、凉席等,还有用桂碎桂叶加工出来的枕头和“香囊”。一摸,呵呵,连手掌也渗满了肉桂的香。
我对那些桂木制品,特别感慨。记得小时候,剥去桂皮的桂木,都是用作燃料的,大家都叫它“桂柴”。千百年来,灶堂里烧掉的桂柴,堆积起来恐怕比生长它们的那些大山还要高吧?我的祖辈们,他们做梦也不可以想到,如今“桂柴”,居然还有如此的“妙用”,昔日的炉灶之物,今天竟然可以变成发展经济的“宝贝”。安坐在桂木制成的椅子上闭目养神,我感到“贵气”顿生,从心底漾溢出来。感谢我的乡亲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变废为宝,是他们巧夺天工独具匠心的创造,改变了山里人的观念,山里人的生活。
径大的桂木可以做家具,那细小的呢?我正这么捉摸着,突然听到叫声:“看!这是什么?”有文友突然指着几个玻璃瓶子,吃惊得像发现了什么“新大陆”。看看,“新大陆”是几个透明的玻璃瓶,瓶口处,有一丛丛可爱的小家伙探出“头”来,简直像魔术般变出来的!随同的镇干部笑着解释道:“这是用桂糠培育的蘑菇,味道特别鲜美,营养特别丰富,治胃寒等疾病还十分有效呢!现在还是试验阶段,将来可以批量生产。”
可以说,出生在大山里的我,直到今天,我才真真正正的体会到“肉桂全身都是宝”这句话的含义。展示馆负责人介绍主产品桂皮时,更加眉飞色舞。在西方,肉桂被誉为“东方的黄金”。在我国,自古以来,君王、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皆以肉桂滋补养生,将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华三大顶级养生珍品。传统中医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同样将肉桂与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燕窝、灵芝等并列为中华著名的滋补药品。罗定因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出的肉桂,肉厚、味纯、质高、甘甜、清香,滋补功效特别显著。
罗定肉桂种植历史悠久。成书于秦汉期间的《尔雅》就有“南桂”的记载。“南桂”成为古代皇帝最喜爱的“贡品”之一。据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编纂的《罗定州志》,明清时期,罗定山区种植肉桂已具相当规模,罗定州城和榃滨、泗纶等集镇均已设有肉桂产品购销商铺。及至晚清、民国年间,罗定肉桂已经饮誉海内外,“罗定桂,广宁竹,怀集木”,成为当时广东的三大山林名产。
榃滨镇是罗定肉桂的主产地,肉桂种植面积达15.9万亩。根据罗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榃滨镇全力推进“产业带动、土地流转、金融支撑、协同共治、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建成肉桂育苗基地2个共300亩,建成面积12000亩的肉桂综合示范基地1个,面积3000亩的国家科技富民强县肉桂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有桂油加工企业2家,其中云浮市农业龙头企业1家,桂皮加工企业4家,其中规模以上桂皮加工企业1家。2013年,仅肉桂一项,全镇人均年纯收入近3000元。肉桂作为榃滨经济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名产。肉桂对生长条件要求很高,世界上只有中国华南和东南亚国家少数地域能够种植。榃滨位于我国肉桂主产区两广交界,海拔适中,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疏松,腐殖质含量高,非常适合肉桂生长。如今,榃滨镇成片的桂树下面,杂草全无,翻开坭土,就可以见到一条条的蚯蚓,树头蚯蚓泥环绕,形成一道道独特的“生物肥料链”。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榃滨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等特点。桂皮外表灰棕色,稍粗糙,有许多微凸起的皮孔及少许横裂纹;内表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用指甲刻画有油痕;质坚实而脆,辣中带甜。化验结果显示,桂油醛含量高达90%。桂油具有暖胃祛寒、活血舒筋、通脉止痛和止泻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香料等行业,是制作化妆品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榃滨镇在发展肉桂产业、推进“五位一体”经营机制中,尤其注重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难、难贷款”问题。通过加强与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银信部门的合作,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在山河、思甲、湴田、高竹、夜护、永坑、潮岭等7个村建设信用村,为当地桂农、合作社解决信用贷款500多万元。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服务体系,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大户通过转包、出租、转让、入股等形式参与土地经营,全镇土地流转面积9879亩,全部用于发展肉桂连片种植,土地流转之后亩平均增收200元。
今年桂花飘香时,中国香精香料分会组织专家和中外客商齐聚榃滨,共同研讨做大做强肉桂产业,并举行肉桂产品展销会,进一步推进肉桂产品深加工,打响“罗定肉桂”的品牌。就在我在榃滨采访时,我接到一个在外地打工的亲戚电话,他问我现在桂皮价格怎样。他家种有30多亩肉桂,前两年因为价格低,可以收获的桂树如今还长在山上,他听说现在桂皮每担升到600多元了,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兴奋得心花怒放,说他家的桂皮全收获了,起码有七、八万元。
站在榃滨的大地上,望着榃滨葱笼如染的山山岭岭,我从心底里为家乡自豪,为乡亲们欣喜。随着罗定肉桂品牌的进一步打响,肉桂深加工的进一步开展,榃滨的经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升级、大发展、大嬗变!
榃滨印象
◎黄活汉
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有些事,虽然只是简短的接触,浅历辄止,但却是鸿泥雪爪,往往就深深印在脑海里,挥之不去。对榃滨的印象就这样。
10月下旬,受罗定市作协的安排,我们一行6人赴榃滨采风。汽车从罗城出发,沿西北方疾驰而行。当罗城喧闹的街市、拥挤的人潮渐渐被抛在了身后,耳际一下子从沸沸扬扬的躁音转化为静寂无声。这个时候最适合闭目养神,除了我,专心地开着车,因为目的地榃滨镇还有二十来公里。这一刻“榃滨”这个名词,与我们紧密关联着,虽然此刻还没有具体可感的形象,但一行人心里都充满着期待。很快,汽车从国道左拐,有一条斜坡,坡度不大,行人与车辆都可以从容而过。紧接着是一个拐弯,却让人惊叹,车厢里一路而来的安静转瞬变为热闹——榃滨圩市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和其他的镇街市集一样,榃滨街市不算大,也不算繁华,却干净、整洁。这一点,又与很多的地方大不一样。望见这条街道,让我有了许多的亲切感,脑海中自然回味起了“趁圩”这个熟悉的词语。
南方尤其是粤西地区,都有“趁圩”的习惯,闲日里没有的山货、特产、生活必需品都集中在圩期这一天展示在圩市中,让人挑拣。圩日那天,整条街市都被各种商品挤满,鸡鸭鱼肉,鞋袜衫裤,锅碗瓢盘,柴米油盐等商品和商品的气味,一股脑儿充斥着你的眼耳口鼻,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纷至沓来。这些年,物质丰富了,商场、超市早已开到了圩镇,以前“三六九”或“二五八”圩日才有的商品,虽然已经天天可见,想买就买,但人们还是喜欢那种“趁圩”的感觉,那种约定俗成的逛街购物的日子。可惜,今天不是圩期,此刻这里也没有想象中的摩肩接踵,没有感觉中的人声鼎沸。我们略略有些失望,没能够有机会一睹榃滨这个地方“趁圩”的热闹场景。但是,井然的街市、干净的街道还是让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这样的胡思乱想中,汽车进入了政府办公大楼。接待我们的是当地镇委书记和镇长。书记爽朗随和,身材魁梧,思维敏捷,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出口成章,我们一下子便感觉与他拉近了距离。
书记姓谭,热情好客、和霭可亲。说起榃滨的历史掌故,说起榃滨近年的发展,说起榃滨所获得的成绩,谭书记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小会议室里十分热闹。
问起了榃滨为什么连续五六年被评为“云浮市镇级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谭书记更是妙语连珠。“抓源头、抓苗头、握拳头、打挑头”, “防、疏、治”、“六个到位”和“四个阳光”……你很容易就冒出一个念头:他们的工作张弛有度,真情实干。正因为坚持“防、疏、治”、“六个到位”和“四个阳光”, 榃滨有效地消除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在前,才使云罗高速公路榃滨段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实现了“三无五满意”(无一差错、无一异议、无一上访,上级满意、群众满意、业主满意、施工队满意、自己满意),使云罗高速公路顺利建成通车。谭书记跟我们娓娓而谈。我的思想却开了小差,因为眼前的一本崭新的宣传画册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小册子上面朴实的文字和一张张谭书记与拆迁户动人的合影,直闯我的眼球。记得,云罗高速公路通车后,我曾经多次在路上驱车往返;宽阔的六车道,乌黑油亮的柏油路面,两旁风景如画,被媒体称为最漂亮的高速公路。这条最漂亮的高速公路,罗定段43公里,其中榃滨镇境内21.3公里。榃滨镇征地2651亩,涉及到的征地户1650户,拆迁房屋197座、建筑面积共2.7万平方米,迁移坟墓2225座。尽管任务艰巨,但榃滨镇却创造了一系列奇迹,在两年的时间里,全部完成征地、拆迁、迁坟工作,其中征地仅用40天时间,平均每3.6天拆迁1户房屋、安置1户村民。全镇新建11个集中安置点,全部拆迁户均得到妥善安置。整个征地拆迁工作,政府满意,群众满意。是啊,没有以人为本、与人为善的服务理念,哪会有榃滨一宗宗闪亮的政绩和这一张张的合影?没有细致真诚的工作态度,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满意”?单是这些照片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就是最好的最生动的说明。从谭书记的谈话中,我们还知道,这些成绩,是他们用“五加二”、“白加黑”和“两个七”换来的:一周工作七天,白天在拆迁现场工作,晚上到拆迁户家里做思想工作;早上7时从家门出发到工作现场,晚上7时从工作现场下班回家。
从镇办公大楼出来的时候,恰逢学生放学,长长的学生放学队伍里,书包五颜六色,队列整齐有序,和着阳光,和着笑容,和着我们关切的目光,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我知道,那一刻,榃滨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刻进了心里。
走访羊塘头古村落
◎黎万和
羊塘头古村(现称凤阳村),地处罗定市素龙街道凤西村东面,是古泷州“三头两赤”(羊塘头、塘头、南门头、赤坭、赤坎)五大名村之首,距罗定市城区仅3公里。相传该村是五凤朝阳之地,因此羊塘头村也叫凤阳村,村民崇拜凤凰,自成风俗,祖祠神龛饰画以凤凰为主,凤置于中,龙围绕于凤的四周。
古村有500多年历史。现全村2600多人,同宗,全部聚居在同一个古建筑群。每幢建筑门庭严谨,高墙耸立,飞檐凤顶,建筑群中楼阁参差,青瓦鳞栉,屋脊相连。整个古村虽历经数百年而建成,工匠换了一代又一代,然而放眼望去,却宛如一气呵成。由于檐廊衔接,巷巷相通,村人往来行走,晴不曝日,雨不湿鞋。如此庞大的古屋群,在当地远近极为罕见。
古村主体核心区域5000多平方米,纵横九九八十一间典型明清时期的古大屋,整齐划—。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尤以泷州歌、诗歌、山歌著名。明清时期,古道从村边经过,古村是进城的重要驿站。现保留的近100座明清建筑,均以陈氏宗祠为中心布局,巷道交错,四通八达,在50多亩荷塘及蜿蜒曲折的小溪的映衬下,显得古朴清幽而又大气尊贵。
◆古村的门
走进古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古屋的门,这些门的门头、门板、门框、门栅、门槛,大多采用花梨木、格木等名贵的木材建造,虽然不经漆料染饰保护,历经风雨侵蚀但至今还不朽不腐,坚硬如铁,木纹清晰,表面光滑细腻。近十年,不时会有有一些古玩收藏家到村来,开高价向村民收购这些古木门,但都没买成功。曾有一位老人因医病缺钱用,以一千多元的价格卖掉了祖上留下来的花梨木茶几,事后后悔得不得了。
另外,古屋的大门也比其他地方高大很多。该村的陈鸿茂老师指着一座由罗定当地第一个设计师张廉谷设计建造的古宅大门说:“大门开得高大,一是为了采光通风好,屋内常年干爽明亮。二是显示出屋主人的豪气,使屋宅突显一种尊贵的气派。”
◆古村的石
古村内最让人震撼的是一口大石缸,石缸直径约1.5米,高85公分,重达2000多斤。石缸打造精美,缸体上雕刻有鱼跃龙门等图案,缸体大小、高度设计合理,主要用来装水。大约在300年前,村中建造远猷陈公祠,事前专门到50公里外的金鸡镇采石场请石匠打造,并由20多名村民抬回村中,按规划安放在祖祠固定的位置,然后再动工建祠。如此郑重、独特的建祠方式,在罗定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这石缸的来由,足以折射出羊塘头古村当时不一样的历史。历史上,罗定干旱,羊塘头尤其干旱,村中流传有一句俗语:“嫁女难嫁羊塘头,清水贵如油”。从这口石缸中,人们可以领略到羊塘头人对水的感情,对水的尊崇和渴求。
古村有长达数公里的石板路,石板路结实平整、干净清凉。屋前檐阶、屋内庭院、田边古井、溪边石桥,也多是采用绿豆青石板铺砌。88岁高龄的陈鸿茂老师指着自己古屋庭院里的大石板说:“这些石板就是我们儿时的游乐场,我们就是在这些石板上爬大的。”
漫步在村中的石板路上,我们不时看到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屋头巷尾的石凳石台上,打牌下棋、喝茶聊天或编织农具……小孩子们则在石巷里弹珠子、捉迷藏……整条村子,宁静而又不失热闹。
这里的古屋,四面墙角都用20多块近百斤重的大红泥石砌成,部分门框也用整条红泥石块镶成,使古屋看上去气派非凡,这在其它地方同样是很难见到的。这些大石,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光滑细腻,色泽红润,高雅坚实。据村民们介绍,这些红泥石全部采自罗定城郊的碑塘坑(现泷州中学校园内)石场,在当时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全国许多地方的工匠,往往会都慕名前来采购这种红泥石料。
在另一处古祠堂前,有石柱、石麒麟、石香炉、石牌石匾等,当中最为珍贵的一块是晚清最后一个状元林召棠(广东吴川人)亲笔题写的“远猷陈公祠”石匾,石匾上的五个大字,苍劲有力,霸气漾溢,字体的霸气,是不是也影衬出村落当时的霸气?
◆古村的树
村背后有一棵古榕树,生长在古驿站旁,至今已有200多年树龄,村民称之为村子的风水树。它枝繁叶茂,树头要10多个成人才能合抱,树形独特,树干向四周伸展如伞,树头中空,无主干,有一个能容纳一个圆桌大小的空洞。相传1946年罗定大旱,树却长得特别繁茂,结满果子,因而救活了不少饥饿的村民。至今很多村民在谈及这棵树时,还充满敬畏之情。
村中让人喜欢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果树和奇花异草。来到村边,你无需下车就能伸手摘到挂在墙头的葡萄。蟠桃、番石榴、黄皮、龙眼、香蕉等果树随处可见,行走村中,你总会感觉到置身在果树之中。村民们十分和善,所有果子让人随意品尝。我几次到村中,都吃到自己亲手从树上摘下的新鲜果子。村中各种奇花异草,有驱虫的使君子花,治咽炎的红色鸡蛋花,解毒防癌的白花蛇舌草……一些外村人,时不时有到村子来采药寻花的。
◆古村的人文
羊塘头人自古尚文习武,这里是泷州歌的发源地。如今,村里组建有自己的曲艺社,创建有自己的陈家棍法,村中还有倒袁运动遗址、抗日遗址。
几百年来,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500年前,最先迁徙到羊塘头村的陈氏祖先,就出过两位进士(一任山西庆阳府宁州吏目,一任特授广西南宁府宣化县正堂)。后出现过五品军功6人,六品军功8人,七品军功15人、民主革命元老陆军少将1人,民国初任广西信都县长1人。泷州歌( 歌)四元老之一的陈楷仪、歌状元陈聘三,都是羊塘头陈氏后人,村中的陈家棍法,在两广也少有名气。
村中有一位抗日英雄,名陈斐然。陈斐然早年跟随蔡廷锴将军抗日,在二十六集团军中担任特务营营长。后蔡廷锴将军辞职回乡闲居,陈斐然也回到罗定,出任三罗抗日民众武力集结队第三大队队长。1941年,一架日军飞机因机械故障坠毁在羊塘头村南边的龟岗垌,三名日军飞行员跳伞逃到村东边的老虎坟时,陈斐然带领村中武装将其包围,并命令其缴械投降。日军飞行员只举起一只手,另一只手不离枪柄,没有真诚投降的意思,陈斐然果断下令将其全部击毙。随后几天,日军派战机进行疯狂的地毯式搜索,均没能找到飞机残骸及被击毙飞行员的蛛丝马迹,如果被日军发现什么,后果不堪设想,残暴的日军将会将全村夷为平地。此次围歼,由于陈斐然指挥得当,既击毙顽敌,又使古村逃过一劫,极大地鼓舞了罗定人民的抗日意志。
现在村中文人有在天津南开大学教授陈可馨,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海洋地理学专家。此外,还有三位在当地文化界颇负盛名的“活宝”:一是我念中师时的恩师、现在退休回村休养的陈毅然老师,他被罗定人称之为“活词典”,对语言文学有深入研究,很多教育界、文学界的朋友,都喜欢向他请教。陈老师为人和善谦逊,对求教的人总是热情有礼。二是曾担任罗定市志办主任和云浮市志办副主任多年的陈英林先生,他对罗定的历史钻研颇深,被称为罗定历史的“活化石”,现正利用退休的有利条件,挖掘整理古村的历史资料,使其得到完善及进一步发扬光大。三是88岁高龄的陈鸿茂老师,他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罗定古今对联集》主编和泷州歌传承人之一。对各种题材的泷州歌,他总能信口拈来,脱口而出,如此高龄,仍非常健谈,记忆力好。他常与当地远近山歌、诗联爱好者交流诗艺歌艺。我多次到陈老师家中作客,觉得跟陈老师聊天是一大乐趣。他家地道的农家菜,更是让人垂涎,今年五月,我在他家中吃肉馅香芋酿金瓜,粉香甘甜,八月,又吃过一顿“全藕宴”,同样让我赞不绝口。羊塘头的特产莲藕,远近驰名,常有食客拿着有关报刊资料寻上门来购买,价格总要高出市价将近一倍。现在村中正在筹划开设一家农家菜馆,专推羊塘头的特色藕宴,以期引来八方食客、游客。
我的“狼爸”
◎徐丽婷
父亲节又到了,但这个节目于我来说是毫无意义。每个人都有父亲,还有什么“父爱如山”之说,但我对这四个字也同样毫无感觉。
我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狼爸”。从小到大,每当我遇到困难需要他的帮助时,他永远只会说:“自己完成,我什么也不能帮你”。所以,从小,我都不会指望他能为我做任何事。
我出生于比较偏僻的山村。上小学时,学校每天都会烧一大锅白开水供给学生饮用,所以,也要求每个学生每个月都要交二十斤柴禾给学校。这也算是作为每位学生的“课外作业”。
学校并不限制学生交什么样的柴禾,所以同学们带回来的“作业”总是五花八门。有枯树枝,有干稻草,还有路边的长野草。学生的这些“作业”,大多都是他们的父母帮忙完成的,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同学。但我,只能自己完成。每次看见同学的父母帮忙完成“作业”时,我都会十分的羡慕。有一次,我鼓起勇气向父亲提出,希望他能像那些同学的父母一样帮我准备一个月的柴禾。父亲听了把脸一沉说:“你去看看家里堆满柴禾的那间房,想想你母亲每天都要砍多少个二十斤才能堆满一屋,现在你每个月只砍二十斤,很难办到吗?况且这是老师要求你要做的事,你必须独立完成,我什么也不能帮你!”父亲的话,彻底打破了我的希望。于是,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要坚持独自一个 人到后山的山坡上砍柴草。每次我上山砍柴草,父亲都会事先帮我磨好砍刀,帮我准备好一壶白开水。我没说话,心里觉得他在假惺惺。我想,既然我能自己砍柴,还需要你为我磨刀吗?把刀磨得太利,我还怕砍伤我的手呢。他帮我磨刀备水,是怕邻居说他狠心让我一个人去砍柴,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吧?
我小学毕业了,与其他许多同学一样,要面临“择校”问题。父亲是一名小学校长,在镇上也有点声望。因此,我一直以为去一间好的中学就读,是一件简单的事,父亲的一句话就解决了。
那天,我满怀希望地向我的父亲表达了我的愿望,因为我觉得上学是件大事,父亲再狠心,也不会再不管了。没想父亲听了,依然阴着脸对我说:“为你选一所好的中学,并不是难事,但你要明白,今后,不是每件事情都会有捷径可走,不是你想要做的任何事都会有人帮你办成的。如果你想达成心愿,就必须拿出你的真本事来争取。对不起,我还是不能帮你。”
听到父亲堂皇的拒绝,我生气得摔门而出,跑到后山上痛哭。我想不懂,为什么从小到大我向他提什么请求他都不会答应我?为什么他就是不肯为我做一件事?他肯定很不喜欢我!肯定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怪!如果这是弟弟的请求,他还会这样拒绝吗?于是,我就想着,弟弟到时考不好,看你这个“狼爸”帮不帮他!
最终因为成绩不佳,我去了一所每天要从家里步行三十分钟才到的学校。我的很多同学,家里都给他们买了自行车。我也希望有一辆。暑假里,我不敢向父亲提出,妈妈说了。父亲知道了,对我说:“如果你真的想买自行车,我给你一半钱,剩下的,你去打暑期工挣吧!用劳动来换取你想要的东西,别指望完全不劳而获。”
我的心更寒冷了。试想,别人的家长都在拼命制止孩子去打暑期工,因为社会复杂,人心险恶,怕儿女上当受骗。我的父亲竟然叫我去做暑期工!一睹气,我背上背包,来到镇上的一间电子厂打工。
两个月后,我终于如愿买到了一辆自行车。当我拉着崭新的自行车走进家门,父亲马上从抽屉里拿岀了螺丝刀和板手,把自行车的车头调好,把前后车轮调平衡,把车轮的每一根钢线都加固一遍。弄了一个多小时,然后蹬着往街上的方向去了。我心里忿忿不平,那是我自己用钱买的车,凭什么问都不问我一声就骑走了?一个小时后,父亲回来了,我看见自行车车头上已经装上了一个和它相当匹配的车篮,车尾架上还挂着一把新锁。看着满头大汗的父亲,我并没有一丝的感动。
从此,我就暗暗告诉自己,我唯一能靠的只有我自己,我只能通过我的努力去换取我想要的东西。于是,我拼命地学习,目的就是想考一所好的高中,一所离家远些的高中。我经常在深夜里还在复习,写作业。中考,我以全年级前十名的成绩考上了县城一所重点高中,同时,弟弟也同样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镇重点中学。我很高兴我的成功,但我并没有为弟弟感到高兴,心里甚至希望弟弟考差了,因为我想看看父亲会不会还像当初对我一样,不肯动用他的关系来为弟弟挑选学校。当时父亲对弟弟说:“别沾沾自喜,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一辈子的成功,以后的路才是考验。”说完就进了房间。看着父亲对弟弟那冷漠的表情,我心里居然产生了一丝丝的安慰。
在高中三年,我更是拼尽全力来学习。因为我想向我的父亲证明,即使没有他的帮助,我照样可以成功。高考成绩出榜,我考上了我理想的大学。那天,父亲竟破天荒地对我说:“你终于通过你的自己的真本事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了。”父亲说这话时,我分明在他脸上看到一种特别的神情,那是欣慰和骄傲的神情。但我觉得那一定是我的错觉,他怎么会为我感到骄傲呢?
父亲建议我报教育专业,他说,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女孩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工作稳定,待遇好。最重要的是,我毕业后找工作,他可以帮我。
我听到这些理由,几年憋下来的委屈和不满几乎要爆发。在我最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对我说了什么,为我做了什么?现在我都能自力更生了,才不需要你迟到的帮助!况且我也不想像你一样,一辈子都呆在这个乡下地方,做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于是我毫不顾及父亲的建议,甚至带着些许的赌气报考了金融专业。
在大学四年,我很少向家里要钱,总是利用暑寒假打工来换取我学习费生活费,无论多么难熬,我都咬住牙关坚持。在学校里,也事事不落人后,我参与各类活动,什么诗歌朗诵比赛,主持人大赛,征文比赛,三下乡活动等,我都积极参加,获得的证书数不胜数,还没毕业,我的手上拿着好几份大公司的聘任书。更让我自豪的是,我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挣来的。
明天又是父亲节了,很多人都回家了。我不打算回家,于是约了几个同学到学校附近的宵夜店喝啤酒。我心里充满着无比的快意,因为我完全可以向我的“狼爸”证明,没有得到他的帮助,我也能收获成功。
宵夜店快要关门的时候,我们才带着满身的酒气回到了宿舍,躺在床上跟舍友雪数落我父亲的种种不是:“知道吗?我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狼爸',每当我有困难时,他永远只会对我说,我什么也不能帮你……”
雪听完我的话,沉默了好久,缓缓地说,“我觉得你错了。试想,如果你父亲从小就让你有一根可以依靠的拐杖,那么你就会一直依赖这根拐杖走路,并且事事都想走捷径,那样就不会有你在一次次摔倒后再站起来继续奋斗的经历。你无论遇到什么事,都想着唯一可以帮你的只有你自己,所以你才会不断地奋斗,成长,最终变成了今天如此优秀的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你父亲从小对你的磨炼,就不会有你今天的成功。其实,一直以来帮助你最大的,就是你的父亲。”
雪的话,让我一夜无眠,如梦初醒。第二天一早醒来,空气清新,阳光格外地明媚。我起床洗脸,背上背包,飞快地赶到车站,买了一张回家的车票。
我的教育梦
◎吴绮珊
梦想的大小,决定一个国的强弱,一个家的兴衰,一个人的优劣。
祖国有梦,我也有梦。我是个教师,用爱心去浇灌、用真情去感化、用人格去熏陶、用理想去塑造,培养出一个个充满希望与梦想的学生,便是我的追求和永恒的梦想!
二十年前,受父母都是教师的影响,我踏进教师这个行业,在一所市重点中学任教。面对即将进入大学读书或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我常常叩问自己:你给了学生什么?慢慢地,我形成了一个梦想,由模糊到清晰,由深沉到坚定。
我梦想,我教育的学生成为一个爱国奉献的人。
热爱祖国,尽心尽力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一种崇高感情、品质和气节。为什么“屈原投江殉国”、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能流传至今,妇孺皆知?为什么吉鸿昌、杨靖宇、董存瑞、黄继光、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等,成为人民心中永远不朽的丰碑?为什么雷锋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能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一句话,就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爱祖国,乐于奉献!
当今世界,虽然是和平年代,但是霸权主义依然存在,日本军国主义正在加速复活,越南、菲律宾严重干扰我国领土的安全。事实证明,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爱国奉献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每一项活动中。把当代青少年培育成既要志存高远、胸怀祖国,又要脚踏实地,努力成才的人,这样才能肩负起捍卫祖国保卫人民的责任。
我梦想,我教育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个珍爱生命的人。
我梦想,我教育的学生能成为一个心存感激的人。
一个人心存感激,才会心中有爱,心中有爱,才会真诚地去关心别人。如今在一部分青少年中,享受着父母给自己创造的优裕生活,但却忽视了父母养育自己的含辛茹苦,感恩意识比较淡薄,不懂得感念亲恩。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感激父母,让他们知道,是父母给了他们生命,给了他们温暖的家。百善孝为先,心存感激,从感激父母开始,进而感激老师,感激社会……
我梦想,我们教育的学生成为一个明礼诚信的人。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明礼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无礼,无以立”;陶行知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然而,由于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中学生的“明礼”、“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他们当中不讲礼貌、不尊重人、无故旷课、迟到早退、考试作弊等现象时有所见。我希望,我的学生学会以礼待人,以诚待人,仪容整洁,语言文明,举止高雅,诚实守信。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具有友爱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家庭,尊重父母亲人,礼待客人;在社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如果人人都明礼守信了,我们中国梦实现的日子就不远了。
我梦想,我教育的学生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人。
团结友爱,社会倡明,人民才能安居乐业。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位外国记者在报纸上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中国的这次特大地震,使像一盘散沙似的中国人凝聚起来,他们将产生不可对抗的巨大力量!”这个外国人说的“一盘散沙”是否准确,在此暂且不论,然而团结友爱的精神,却实在是太重要了。可以说,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团体,只有团结,才能心聚志坚,向着共同目标进发;一个社会,只有团结才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一个国家,只有团结才能发展,才能战胜一切灾难。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在校热爱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上尊重他人,具有“兼济天下”的胸怀和大爱无疆的情怀,就能与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这样,则国家繁荣昌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当千千万万的学生都成为智者、强者之日,那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之时!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尽管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力量微渺,但我一定会朝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无所畏惧,努力前行。
史海随笔
◎李平煊
在四面楚歌的垓下,项羽兵败自尽,死前在乌江亭演出了千古奇悲的“霸王别姬”。那首主题歌,悲壮激越,“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令多少人气荡肠回,叹息不已。然而,在我看来,项羽最为可悲之处,不是他的失败,他的“别姬”,而是他至死还不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他认为天命抛弃他,“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以为勇猛就可以天下无敌,只信奉拳头,只迷信武力。其实,上天是公平的,比作战勇猛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顺民意,讲谋略,“不战而屈人之兵”。项羽为人慓悍,刚愎自用,不承认自己的弱点更不愿改正,听不进不同意见,一意孤行,最终导致众叛亲离,连“亚父”范曾也不得不离他而去;他过桥抽板,背信弃义,将楚怀王残忍杀害,人心尽失;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企图复古,恢复春秋、战国时代的贵族政治,分封诸侯,把国家倒退到割据分裂的旧时代里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残暴无比,滥杀无辜,每征服一个城池就大肆杀戮,没有半点仁慈之心;他胜时春风得意,不可一世,败时怨天尤人,从来不去从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这一切,才是他失败的根源所在。可惜,项羽只能是项羽,他不懂,也懂不了。
观念和行动决定命运。项羽的失败不是天要亡他,是他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使他置于万劫不复之中。如果不改变固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吸取教训,痛改前非,即使“天命”让他卷土重来,他也只能再复制一次失败,就算不在乌江自刎,也会在别的什么地方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另外,尽管项羽临死前说是天要亡他,我却不相信这是他发自肺腑的醒悟,这话只不过是项羽推卸责任的挡箭牌而已。从项羽的为人和行为看,他怎么会相信什么天命呢?信天者,岂能那样滥杀生灵,岂能不知道,上天有无数的神灵在注视着他?一个心中根本就没有道与天的人,何能突发“天命”之念?
世界上也确实没有什么天命。不过,天理是肯定有的。天理是什么?就是人心,民心。人活在世上,无论在朝在野,为官为民,要有所作为,或者说活出个人摸狗样,其首要者,当知天理不可违!
项羽的意义,就在于为后人竖起了一座警鉴之碑。
白云棋语
◎唐 尧
甲午春,居穗城白云。日将暮,信步街头,见一老一少对弈,围者众。乃驻足观之。
视棋局,老持红居左,神闲自若,进退有节;少执黑处右,切齿怒目,见机即发。围者自为两派,哄然指点。
战有间,老上势进击,攻防中矩,少疲于应对,颓势略显。围者因势而变,极言誉老,或讪少之所失。少躁而愠曰:汝等多能耶?有能易吾而战者,吾虚位待之!又曰:诸君,吾必胜老!
言毕少重整兵甲,挥师西进,屠車戮马,步步进逼,快意杀伐。老者随招拆解,捉襟退守,状似侯死之将至尔。其派黯然,随棋局变化,渐转而帮少。
少随众谋,进之益速,摧枯拉朽,恨不能直捣对方中宫。见红炮冷然自左灭黑边卒,众皆曰:“一卒随他。可速擒帅也!”少挺車跃马,逼向红帅。
遽,老棋落声出:将!少惊呼,回天无力,棋局终而其帅一命殒矣。何哉?少之黑马既出,边路即虚,老觑其虚,左路推炮至底,将居士中,一士当心,一士原右,遭红炮瓮捉矣!
众愕然。老捋须言:“胸无全局,躁然冒进,棋之大忌也。棋之道,可谓深矣,远矣,思无极矣!”言罢,飘然离去。少呆,苦对终局,悔之不已。
是夜感思:下棋,瞻前须顾后也。运筹决策,终胜为上。棋是,人亦是,国亦如是。是理,举世尽知,然世上少者之类,多矣,岂不伤哉!
反腐妙联讽贪官
◎欧南彬
在我国文学这块宝地中,用对联这一艺术形式来讽刺贪官污吏的佳作不少,其构思精巧,手法奇特,语言生动,含义深刻,看后令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现辑录数则,供读者赏鉴。
唐代有一县官,贪污受贿,搜刮民财,无恶不作。可他却标榜自己清政廉明,在衙门前贴一上联,以征下联。上联云:
一对烛,亮亮堂堂,普照前后左右
其实,老百姓早就对他恨之入骨,有人便应了下联:
两盏灯,黑黑暗暗,无分南北东西。
贪官见了下联,气得脸色发白,两眼发黑,浑身颤抖,有口难言。
清朝有个名叫王寅的县官,上任以后,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于是有人写了一副骂他的对联,在夜里贴到衙门的大门上。联云:
王好货,不论金银铜铁;
寅属虎,全食鸡犬牛羊。
次日清晨,王寅一看对联,火冒三丈。能不火冒三丈吗?上联说他比战国时代的齐宣王还厉害,不但见金银就眼红,而且连铜铁也不放过。下联又将他比作凶狠的老虎,鸡犬牛着,统统吞食。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为主考官时,经常弄权受贿,营私舞弊。揭榜之日,凡送了厚礼的权门富豪子弟多名列金榜,而一般贫寒子弟皆名落孙山。因此,百姓怨声载道,有人愤然在考场门口贴一副对联:
少目焉能评文学;
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批:大口吞吴
此联对仗工整,构思巧妙,将主考官“吴省钦”三字拆开,分析成句,“少目为省,欠金为钦,大口加个天字为吴”。切人切事,极其自然,讽刺辛辣,意趣无穷。
清朝宰相李鸿章,安徽省合肥人,他搜刮民财达四千多万两银,是一个权倾朝野的大贪官。而当时的户部尚书(亦称大司农)翁同龢,江苏省常熟人,也是一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的贪官。有人巧用他二人的官衔和籍贯作了一副对联:
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
此联矛头直指二人:宰相肥(富)了,国家和百姓瘦(穷)了;农稼常熟,百姓却在闹饥荒。讽刺巧妙,一针见血。
民国时期有一年,陕西西安县旱灾严重,颗粒无收,但伪县长郭冀嘉却借做寿,大括民脂民膏,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写了一副讥讽联:
大老爷做寿,金也要,银也要,红白兼收,无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麦未熟,稻未熟,青黄不接,有甚东西。
此联以“小百姓”对“大老爷”,嘲讽恕斥,痛快淋漓,对仗工整,平仄合律,读来朗朗上口,不愧口语联之佼佼者。
现在亦有不少评击腐败现象的对联,如讥讽受礼受贿的:
大摆喜筵,先收礼后排队,看人下菜;
广开财路,远呼朋近叫友,愿者上钩。
又如指出吃喝危害的:
一锄锄,一筐筐,一担担,建设社会主义;
一杯杯,一碗碗,一盘盘,吃掉集体经济。
还有讽刺当官者靠群带关系、靠阿谀奉承和吹吹拍拍起家、向上爬,当官后持势欺人,以权谋私的:
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
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
这些对联词语通俗、简朴,言事深刻。
官禄布怀古
◎李广发
清明时节,回老家祭祀先人,途中入住花都大酒店。我老家在罗定,祖籍花都雅瑶街雅瑶村。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我父母兄姐5人离乡别井沿西江、南江到罗定县城谋生,5年后我出生。
当晚族人告知,明天去官禄布参观洪秀全故居。1970年春,我在广州军区炮兵司令部(驻花县赤坭乡)任见习参谋,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高潮,曾与战友步行10公里谒拜过洪秀全故居。先贤故居独倚花都郊野一隅,木枯泉堵,亭斜柱裂,断壁残垣碎瓦破砖洒满一地,青苔攀附,野草蓬生……大家谙然无语良久,然后踏着春雨泥泞的小路返回营区。
翌日清晨,乘车沿雅瑶路西行,经过风神大道两旁大片厂区和广东省最大的东风日产)汽车制造中心,转入红棉大道朝北至金钟路口,远远就能见到官禄布村。洪秀全故居建筑就座落在官禄布村中。那里是洪秀全成长摇篮,耕读之所。洪秀全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和中国共产党面世之前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驱,在那里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成为日后他建立“拜上帝会”,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理论基础。
行近村口,只见“官禄布”3个大字横贯门楼之上,东西护墙题书:“门大自有财常进,楼高可纳福自来”楹联。据导游介绍,此联对仗工整,吉气祥蕴,许多人都用作私家宅联。洪秀全故居坐北朝南,背倚天马河,面临清水湖。宅地山青水秀,林木青葱,粼粼波光能反照出整个村子面貌及十里外丫鬟山倒影。有许多易学大师考究过这里的地形,均谓风生水起宝地。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内有先哲故居、先生故居纪念馆、倒影湖、天王书房阁、洪秀全族弟洪仁玕故居遗址、神奇古井、客家民俗展览馆、洪氏宗祠等景点。洪氏宗祠为青砖皂瓦楠木结构,三间两进,后堂正中列祖宗牌位,东西墙有题书:“由嘉应徒杨梅祖德宗功经之营之力图官禄之基础;籍花峰贯花邑光前裕后耕地也学也恢宏敦煌之遗风”。洪氏族脉源远流长,源起伏羲时代“共工”氏,后因“惧祸”改“共工”为“洪”。自陇地敦煌徒鲁、苏、浙、皖、赣、闽、粤,其中定居广州花都官禄布一支已有数百年历史。革命前辈谢觉哉先生1959年9月到洪秀全故居参观,曾在一棵龙眼树前题诗:“天王理想今全现,扫尽不平才太平;留得千载龙眼树,年年展眼看分明。”“广东省花县洪秀全纪念馆”、“洪秀全故居”、“书房阁”三块牌匾均为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题书。
洪秀全生于1814年1月11日,卒于1864年。他5岁即熟读《四书》、《五经》,后执教私墪7年,16岁开始,连续4次到广州赴试,均未考取秀才。失意之极,仰天长啸:“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并发誓:“待我他年成王日,自开科取天下士。”1843年6月,29岁的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揭开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序幕。1843—1850年,在8年中,洪秀全的足迹踏遍两广各地,深入贵县、桂平紫荆山原始森林腹地,动员广大农民、烧炭工人参加“拜上帝会”,组成了以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6人为骨干核心、拥有数十万“拜上帝会”信众的革命队伍。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自己生日的当天,在桂平县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组建太平军。洪秀全自封天国万岁,封杨秀清为东王九千发,萧朝贵为西王八千岁,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六千岁,石达开为翼王五千岁。五王统一受东王制节。
起义后,太平军用两年零两个月时间,由紫荆山一隅之地,浩浩荡荡,出广西,进湖南,席卷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最后攻占江南最大的城市南京,并于南京建都,改南京为天京。继而西征皖、鄂,北伐京、津,先后击破、推毁清皇朝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胜利,给清皇朝以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自金田揭竿,到1864年7月败亡,历时14年6个月。其间,太平军将士转战全国18省,域众亿余。其气势之磅薄,规模之宏大,影响之深远。在中国乃至世界农民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42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大清皇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可以说,太平天国不但动摇了清皇朝的根基,还是辛亥革命的推进器和助产士。
置身洪秀全故居,缅怀这位农民革命先躯的传奇一生,既令人景仰,又令人惋叹、深思。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除了清皇朝联合英、法、美、俄侵略势力拼命镇压之外,更重要的原因,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字:腐败。“他们那一班人到南京以后,就互相争皇帝,闭起门来自相残杀”(孙中山语)。
洪秀全自身是一个帝皇狂,起义当天,即自称天王,占领南京后,尽管风雨飘摇,却急着要封岁半痴儿(洪天贵福)为太子。他金戈铁马之时,娶妻妾36人,抵天京增至88人。洪氏兄弟及家眷封王者达2700余人。东王杨秀清,专擅朝政,当了九千岁,尚不满足,还要“逼封万岁”。诸王因为争王争权争利,引发“杨韦事变”,分崩离析,相互残杀,血肉横飞……如此政权,何能不垮?如此腐败的高层核心,何能不败?说句实在话,即如清廷气数去尽,洪秀全成功,于国于民,又有何益?充其量,太平天国只不过是另一个清廷而已!
步出洪秀全故居,我不由联想到当今太平盛世,联想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一个政党,要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立党为公,立党为民,气正风清,消除腐败。习近平总书记上任后,干得太漂亮了,尤其是在反腐倡廉问题上的既打苍蝇,又打老虎,实在是太及时了。有人担心,打高层的老虎会影响党的威信。有这种想法的人,除了糊涂,还是糊涂,打掉一个两个“杨秀清”、“韦昌辉”之类的老虎,只会让我们党的威信更高,得到十三亿人民更加衷心的拥护。再说,能不打么?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就在眼前!
老石磨
◎梁慧萍
爷爷50岁那年,奶奶得了一场大病,身体一下子垮了,卧床不起,且伴有更年期综合症。两年时间过去,奶奶的身体状况一点不见好转,爷爷愁到头发都白了,布满皱纹的脸颊深深凹了进去。
年轻的时候,爷爷是村里数一数二的石匠。他听村里的乡土医生说,多吃点豆类食品对奶奶的恢复有帮助,于是在一天清晨背上工具重新钻进山里,挥汗如雨,三天后拉回来一具石磨。他把那具精美的石磨安放在小院屋檐下,刷洗干净,立刻给奶奶磨豆浆,做豆腐。
说来也怪,一个多月后,奶奶的精神果然有了好转,又过了两个月,奶奶居然能拄着拐杖下床了。
爷爷非常高兴,把那具石磨推转得更勤快了。只是推那个磨,看去他越来越吃力,干裂粗糙的手背上青筋毕露,转几圈就要停下歇歇,有时磨一回豆浆要大半个时辰。如果白天有农活,爷爷还得在晚上磨,要熬到深夜才能睡觉。
那时候我还小,不能帮手,却喜欢在旁边添乱,把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爷爷的手背上跟着石磨转,爷爷不但不怪我,还乐得眼睛笑眯成一条缝。记得爷爷常常自然自语地说,好的黄豆才能磨出好的豆浆,做人也是这样,养成好的品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有一次,奶奶想试着去推磨,爷爷连忙大声制止她:“你管吃就行了!”从那以后,奶奶常常盘着双手,用拐杖支撑着,把头贴在手臂上,歪着头静静地看着爷爷忙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含满了说不出的感激,或者拿出随身携带的小手帕帮爷爷擦去脸上淌下来的汗水。
再后来,家里的生活条件渐渐好起来了,父亲不止一次提出要买一台电动豆浆机回来代替石磨,说爷爷年纪大了,天天推磨太辛苦。但每次都被爷爷都拒绝了:“电动的哪有手工磨的精细?你妈喜欢喝我手工磨的豆浆。”
爷爷吃完晚饭后,会搀扶奶奶去散步。奶奶出门总要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衣服也穿得整整齐齐。爷爷笑过她,一把年纪了还那么爱美。更多的时候是夸奶奶穿着得体,有精神。奶奶听着乐得像个孩子,眯着双眼直笑。
一次,爷爷说:“老太婆,你喝了我用石磨磨的豆浆,病没了,变得漂亮了,我的功劳大着呢。”
“哟哟哟,你那破豆腐豆浆又不是神仙药哟……”
据说,奶奶年轻时,是附近几个村庄里的一枝花,奶奶看在爷爷人老实的份上才嫁给他的。奶奶咯咯地笑着,她一只手拿着仗,另一只手被爷爷牢牢地握在手心里,两人相互依偎着缓缓前行,鹅黄色的路灯把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
许多年后的一天晚上,在完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我突然接到父亲打来电话:“今晚,坐夜车回来吧,你爷爷……走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爷爷不是还壮实着吗,不是还能磨豆腐吗?我忘记那晚我是怎样跌跌撞撞的回到家的,刚走进大厅就看见爷爷穿着寿衣安详地躺在凉席上。他的右手把装着半袋黄豆的小布袋紧紧攥着,那袋子是他专门用来装黄豆磨豆腐的,每次磨一布袋黄豆,不多也不少。临死前还把父亲叫到床头,吩咐一句:“给我烧具纸折石磨,将来你妈找我来了,我还要给她磨……”
爷爷丧礼举办那天,村里很多人都自发来为爷爷送行,我们一家人都穿上了孝服,哀乐声在屋子里回荡,亲戚朋友三三两两来到爷爷灵堂烧香吊唁。爸爸怕奶奶受不住打击,让我寸步不离跟着她。但是奶奶似乎很坚强,拄着拐,用红肿得像个熟透桃子的眼睛,一会儿盯着爷爷的遗像,一会儿又盯着院子里那具老石磨。
爷爷遗体入棺前,要举行“分梳”仪式。在我家的农村,配偶去世时,在世者要把象征着彼此爱情的梳子分成两半,一半跟着入棺,一半留给在世者,寓意夫妻从此阴阳两隔。“分梳”时,奶奶推开我父母的搀扶,拄着杖慢慢走到爷爷遗体前,颤巍着,手一用力,梳子即分为两半。奶奶把一半轻轻放在爷爷的身上,把一半慢慢放进口袋里。顷刻间,老泪纵横,仿佛她痛失不仅仅是伴侣,而是她的整个世界。
裹着爷爷遗体的被子,是奶奶的嫁妆。起棺了,哀乐声渐行渐远。我没能送爷爷去殡仪馆,而是留在家陪伴着奶奶。奶奶已经不哭了,只是紧紧地把从爷爷手里取下来的那个小布袋抱在怀里。
爷爷去世后,父亲还是给奶奶买了台豆浆机,可是奶奶一次也没用过。奶奶把那个装满黄豆的小布袋用针线细心地缝起来,挂在床头的蚊帐顶上。父亲多次用电磨给奶奶磨豆腐、磨豆浆,奶奶虽然每次都吃,都喝,可每次都说,就是吃不出喝不出爷爷手工磨的那种味道。
一年后,奶奶也随爷爷去了,走得也很安详,她是带着幸福离开的。跟着奶奶入殓的,还有那个装着黄豆的小布袋。
现在,院子里那具老石磨,年复一年经受风吹雨打,却依然完好无损。有时我会站在院子里,看着这具石磨出神,仿然间,似乎就又看到了爷爷站在那里,光着膀子,在给奶奶磨豆浆……
老甘
——一个农民工生存状态的真实形象
◎鲁 罗
近些年,我读过不少关于农民工的作品,令我深深感动与震撼的有两篇,一篇是《那年冬天好大雪》,是感动农民的68个打工故事之一,另一篇是现在编发在《云浮文艺》的《农民工老甘》。我一口气读完《农民工老甘》,竟差点掉下眼泪。
作者以“我”三次搬家请老甘搬东西的接触,层层递进,刻画农民工老甘善良憨厚的性格,记述他苦难的生存状态以及多舛的命运。
老甘的生活充满苦难,不幸总是眷顾着他:十二岁丧母;因为家境贫寒,三十多岁还讨不起老婆;因为不愿意以换亲的形式娶老婆而牺牲妹妹的幸福,才连夜逃出来打工(如果老甘答应换亲,如花似玉的妹妹就要嫁给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半残废男人);弟弟好不容易讨到一个有腿疾的老婆,生育了两个孩子,又因为老甘叫他出来一起打工以帮补家庭,结果干建筑工时摔断了腰椎成了半瘫;接着,弟媳因为不能干重活,不可能照顾好重病的丈夫和两少一老而提出离婚……
充斥着苦难的老甘也许没有思考过也无暇想过,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也许,他只知道多干活,多挣点钱,好好地供养年迈的父亲,拉扯两个年幼的侄儿,不让这个家散伙就是他的责任。也许基于此,老甘才在得知弟媳提出离婚那天彻夜未眠,于第二天一早踏上十多年来头一次回家之路,才承担了“以后每月由他寄钱回来养家,两个侄儿由他带在身边抚养”的责任。至此,家里有5个老弱病残幼的亲人,老甘要承担他们生活的全部。很难想像,一个带着如此沉重压力到处揽活干的农民工是怎样兼顾养育两个小孩的。作者描述,“我”第三次搬家时,在新开发区工地上找到了老甘,此时他已经“一头花白的头发,满面皱纹,两腮深陷,又黑又瘦,原来壮壮实实的汉子,变成了一个干瘪的小老头。 他和几个农民工坐在沙堆上吃饭,身边是两个穿校服的小男孩。他吃的是一碗米饭一碗青菜,几片白花花的肥猪肉,而小孩吃的只是多了几块瘦肉。
生活的重压下,老甘必须多干活,但农民工也有竞争,如果适应不了竞争,连农民工也干不成。对此,老甘有深切体会,他说:“……别看你们这个城市那么大,其实我们农民工长年有活干的并不多,僧多粥少啊。你不见我的好些老乡都在邮政大楼那里等活干吗?虽然是靠力气吃饭,但没有一点窍门,不花点心思,就揽不来工作,让你有力也无处用。”因此,老甘逼着要花心思,改进劳动手艺,运用小窍门给“我”搬书柜便是一例。
虽然穷,金钱物质对老甘而言非常重要,但他很本份,不贪不占不耍猾,总是依靠劳动付出计酬,“我”在第三次搬家时,念及他工作细致,责任心强而付给他二百元工钱,可他坚持按市场价只收一百五十元;在“我”“望着老甘消瘦又有点微弯的背影,我忽然伤感起来,就像要送别一位至亲到一个既遥远陌生又无亲无故的地方,内心充斥着担心与牵挂。想想自己以后也许没能力买房了,不会再请老甘为自己搬家,甚至可能再没有机会跟他见面了,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不舍。”于是,“我”诚恳地提出要请老甘吃顿饭,老甘是答应了,可他坚持要到平常与民工吃饭的路边店,鱼头肉片汤、荷包蛋、两袋花生加九江双蒸酒,就令老甘吃喝得很满足。老甘对快乐与满足有自己的认识,他说:“别看我们工作辛苦,吃的也不怎样,但是我们之间互助互爱,不愁吃穿,也很快乐。” “也许我们的快乐不上档次,不够质量,但我们确实很满足。……人嘛,活得满不满意,全在于心。老是向往那些虚无飘渺不切实际的事情,永远都不会满足……。”一个普通的、充满生存压力的农民工,以这样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的人生观,是多么的实在与逼真,多么的令人感动与信服;而作者以那么平凡的、渗透着感情的文字负载一个农民工的全部质量, 这种在贫寒与凄苦中竭尽全力给家庭给后代人以仁爱、温馨和慈善,正是千千万万善良、勤劳的农民工的人性之光!
《农民工老甘》,我不敢说有多高的艺术性,但作者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农民工生存状态的真实形象,我读完后确实几乎掉下眼泪,久久不能自己。我相信,农民工中比老甘更凄苦的大有人在,但这里诉诸文字的老甘有其一定的真实性与独特性,作品的感染力在于,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感情,这种感情充满着作者与人物的交融与互动。也许,由于作者的父亲也做过农民工,听过那些辛酸的打工故事,对农民工有更深刻的了解,有更深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记述老甘时把这种思想感情溶铸于笔端下。我读着这样的文字,很自然地随着作者的笔触进入情感的交融与互动,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品最后写道:那天傍晚,在那间路边店,平时极少喝酒的我,陪着老甘,开怀地喝,直到老甘喝得酩酊大醉……
我为作者对农民工老甘如此的真诚与关爱而感动。老甘,你就痛痛快快地醉一回吧!
物归原主
◎陈雄儒
老朱调回A镇,已无官帽。
他以前在A镇当党委书记,后来又调到B镇担任人大主席。光阴不再,如今岁月之舟已把老朱载近花甲之年,他的脸颊长起了皱纹,昔日满头的青丝被染成了银白色,要退到“二线”了。他退“二线”前,执意要调回A镇,落叶归根。回到工作过十年的A镇,一切都不感到陌生。他最惦记的是他当年的宝座红木椅子,那是一名港商赠与镇政府的,他坐了八年。他调离A镇时,曾嘱咐当时的张副镇长,即现在的张镇长好好保管。
老朱走进党委办公室,就见到了张镇长。张镇长堆着笑意迎上去:“朱书记,你的红木椅子我一直坐着,完整无缺,越坐越光滑。现在你回来了,物归原主。”
老朱轻轻地抚摸着红木椅子,说“这把红木椅子,来之不易啊。别看它是一件木制品,但价值千金,如果没有我们当年的努力,没有我们的汗水……”,张镇长和在场的党政办主任没等老朱说完,就附和笑着说:“是啊,是啊,这把红木椅子,简直算得上我们镇的一件传家宝。”
老朱刚到A镇任党委书记时,A镇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小镇,穷到开个三级干部会议,经费也得要向县府求助。机关大院是解放时没收地主的一座宅院,干部职工住宿几个人挤在一个房。由于A镇干旱缺水,粮食生产年年欠收,居民一年中有半年靠吃国家返销粮过日子。镇办企业只有一间小型农具修理厂和一间辗米厂。在老朱的带领下,干部职工无半点怨言,挺着腰杆艰辛度日。
改革开放,老朱和A镇的机会来了。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乡镇经济,引导农民发展种养业,镇委以优惠的措施引来了台商、港商前来办厂。农民有了就业出路,镇经济也大大改善,镇政府建起了新型的办公楼。就在办公楼落成的大好日子,港商将这把红木椅送到了朱书记的办公室。朱书记十分感动,视之如宝。
张镇长当即唤来办公室王主任,为朱书记安排一个落脚点。王主任“嗯”了一声,扛起红木椅子就走,老朱腆将军肚随后。王主任扛着红木椅来到民政办公室门口,喜滋滋地说:“朱书记,这儿怎么样?”民政办来往人多,光线也不太好。朱书记瞅一眼,眉毛打了一个结。王主任反应灵敏,立刻陪着笑脸:“别急,好的地方多着哩。”说着扛着红木椅直上二楼,进了老龄委办公室,老朱环视一周,瞅瞅那窗户,窗户是朝北的,说:“这地方,一年四季没阳光,我会憋出病来的。”
窗子朝北的不好,那就找朝南的。计生办公室吧,那地方阳光充足,宽敞,只有何副镇长一个人。老王这么想着,于是又引着朱书记直向南边的计生办公室走去。没想到刚走了两步,他就被朱书记扯住了。王主任回头。老朱涨红了脸:“你想害我!”王主任怔住了:“朱书记怎么啦?”朱书记说:“何副镇长不是个女的吗?”王主任说:“是啊。”老朱说:“与女同志一个办公室,不好。要惹出点桃花新闻,我大半辈子的名誉扫地,回家还要跟老婆吵架……哈哈,说笑,说笑,你别当真。”尽管老朱笑哈哈的,王主任还是瞧得出,老朱确实不愿意到计生办公室坐。于是他又陪着笑脸说:“朱书记,要不,上三楼吧。”
上了三楼,王主任扛着红木椅就往分管宣传工作的张委员办公室跑。那里又安静,又凉爽,只是上下班要多跑一层楼梯。还未到门口,张委员就春风满面地迎出来了,恭敬地与老朱握手:“欢迎啊!欢迎啊。”王主任扛着笨重的红木椅子跑了半天,早已满头大汗,累得气喘喘的。他将红木椅子放下,歇口气,正想把它扛进办公室里。却听老朱忽然说:“张委员啊,我向来一个人坐一个办公室,习惯了……王主任,能不能再给我换个地方?”
王主任十分尴尬。良久,只好回到地下请示张镇长,抱怨地说:“人都退二线了,还那么大架子。”李镇长一怔:“啊,你没冒犯他吧?”王主任说:“没有。”李镇长这才放心了,叹了口气,说:“没法的,动动脑筋给他腾个单独的办公室吧。”王主任睁睁眼,想说什么,李镇长立刻止住,拍拍他的肩头:“老弟,这尊神,你得罪不起,我也得罪不起。你还不知道吧,人家的大公子最近当上了我们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的驸马了。”
王主任心里这才明白,为什么刚会儿老朱进门还没说话,李镇长就急着说要将红木椅“物归原主”了。
梦想花开
◎王小静
忠和秀是同属一个乡村的孩子,忠在上村,秀在下村,他俩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是同班同学,直到高中,每次考试成绩一、二名都被他俩包揽,忠第一名,秀第二名,秀第一名,忠第二名。那一年,忠成了上村的第一个大学生,秀成为下村的第一个大学生,更巧的是,他们都考上了省城的同一所师范学院。在大学的几年里,他们的成绩依然优秀,忠是学校里的学生会主席,秀是系里的学生会干部。临近毕业,忠是留校工作的人选之一,秀被省城一间满意的学校预聘为教师。
离毕业还有半个月,学校确定阿忠留校任教,阿秀对阿忠道喜:“老乡,恭喜你,大学教师,你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呀!”阿忠笑笑说:“我打算回乡。”
阿秀吃了一惊,说:“我们乡下贫穷落后,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的了,还记得我们考上初中第一天上学的情形吗?”
10年前,他们考上县城的重点中学。村子离县城几十公里,地处大山的最深处,汽车在山外三十里就进不来了。开学的头一天,都是他们的父亲用二十八寸自行车载着他们的行李送他们上学的。自行车在弯曲崎岖的山路上颠簸摇摆,路才走了一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还没来得及躲避,暴雨就来了,暴雨虽然来得快去也快,但这崎岖不平的黄泥路就更难走了,两个大人和自己的孩子几乎是把自行车抬着走出大山的。当他们终于来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新学校的时候,一身汗水一身泥巴,同学们都对他们投来异样的目光。
“怎么会忘记呢?但是,正因为那天的印象太深刻了,打从那一天开始,我心里就有一个梦。待到学有所成,回去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无论同班同学和班主任怎样劝说,家里人多么强烈的反对,最后,阿忠还是放弃了留校工作的机会。在阿忠的感染下,阿秀也打消了在省城工作的念头,他们一起回到自己贫穷落后的家乡当起了乡村教师。这里的乡村学校,头一次有了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而且是本科生。
家乡的人们敬佩他们,家乡的学生喜爱他们,学生和学生家长对他们像孔子般尊崇。时光一年年过去,他们任教后带出的学生,考上县城重点中学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县城中学的领导,一次又一次动员他俩到他们的学校任教,可是,他们都以种种的理由推掉。每逢双休日,每逢寒、暑假,阿忠和阿秀都带上锄头、铁锹等工具,从自己的村子开始,把通向县城村道的路面拓宽整平,疏通路边水坑,搬石块,铲山泥……有人说他们傻,有人笑他们自不量力,异想天开,浪费时间,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俩的梦想就是:路通财通,一定要把原来崎岖不平的弯曲山路拓宽整平成能通汽车的公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们愚公移山般的执著感动了村民们,村民渐渐由原来的冷言旁观变成了积极参与者。人多力量大,在忠和秀的带动下,上、下村村民,用了三年多时间,终于把这一条原来汽车在三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的村道拓宽成5米多宽的土公路,虽然还不能通汽车,但是村民们陆陆续续买回了手扶拖拉机和摩托车,出入比以前方便多了。
共同的工作和共同的信念,忠和秀越走越亲近了,确立了恋爱关系。双方家长,天天催促他们把婚事办了,可是,他俩觉得,还未到结婚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梦想还未开花,或者说,梦想之花,还没有开得足够的灿烂。
乡路拓宽以后,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在5年内把原来的黄泥路建成硬底化水泥路,争取通汽车到村。他们约定把结婚的日子定在汽车到村的那一天!这约定,本来是他俩的秘密,可没想,才过了不久,就在山里山外传遍了。他们的行动和信念再次感动了上苍,感动了山里山外的父老乡亲——有一个叫阿发的养殖老板,特意到他们村考察,认为这里是投资搞规模养殖的好地方,于是主动出面争取政府的支持,他自己首先捐助了20万元,要在山里修建一条水泥路。忠和秀兴奋极了,除了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以外,还走家串户,翻山越岭,动员沿线村民人人尽己所能,为建水泥路出力。终于,水坭路建成了,几十里的弯曲山路,变成了一条宽阔光滑的大道,县城的客车,头一次开到了大山深处的上、下村。阿发在村里承包50多亩土地养起了美国青蛙,种了6个山头的沙糖桔和无核黄皮,还计划建凉果加工厂呢!
第10个教师节,正是公路通车这天。忠和秀结婚了,整个上、下村,锣鼓喧天,彩旗飘扬。忠和秀的婚礼也很特别,“旅行结婚”。5辆汽车,车头挂着大红花,贴着大红喜字,载着一对新人和孩子们,小伙子姑娘们,老人们,从村头开进城里,又从城里开回村里。车头贴着两个大“
羊塘头(凤阳村)诗选
◎陈鸿茂
一
拓荒泷水远流长,五里桥东有凤阳。
厉志经营五百载,渭清乔梓家声扬。
二
先祖辞官归吾乡,开发“羊塘”世泽长。
勤俭慈善家风美,开仓赈民千斗粮。
注:凤阳始祖九世孙渭清公父子俭积家资钜
万,州官微服探访,赠《八十老翁勤俭可见》匾
额;乾隆年间饥荒,公开仓并到外地购粮回乡,
赈济灾民,故有“大善翁”之美誉。
三
精神建设开先河①,文物馆兴意义多。
后人牢记先人训,祖鞭猛着莫蹉跎②。
注:①1995年春,旅台族裔回凤阳兴
办“文物馆”。②“成语考”有“猛着祖
鞭”之句,勉人发奋。
四
泷水寻根祭祖宗,尤念族祖陈宾公。
古榕如盖新枝发,祖基千秋绿与同。
五
凤阳标志乃斯榕,驿道往来客留踪。
古今多少兴衰事,尽在榕下泷歌中。
六
凤飞龙舞乐升平,阳蔼朝晖紫气盈。
六角亭观金鲤跃,扶疏玉树庆长菁。
七
岩坵壑最清幽,难怪八仙常驻留①。
千尺飞流天上落②,水车唱彻鱼优游。
注:①假石山上有八大仙在醉酒。②山顶
有飞流注水车居居作响,池中金鱼鲤优游自在。
八
和园畅叙正春浓,绿草如茵花醉容。
把酒“亭台”同众乐,飞觞互祝泰山松。
注:凤阳村有景点和园、亭台,村民常在其间
设酒贺新春,乐也融融。
调寄西江月·初访凤阳“和园”
刘寿强
喜见凤阳村杪,高档耸立,和园主人迎客候
门前,院内芳菲一片,桥畔小亭临水,奇花异草
急妍,琳瑯书画惹人欢,极目青郊漫远。
小诗三则
◎陈凤銮
寻觅与拥有
有人喜欢寻觅,有人喜欢拥有
寻觅的乐趣,在发现
拥有的乐趣,在享受
随着年岁的增长
寻觅离我们越来越远
拥有的东西,却日渐增长
小时,会为寻觅一个萤火虫
而心动惊喜
如今
那一盏盏街灯早已经迷蒙了双眼
我们拥有了灯光,却忘了寻找的欢欣?
雨
为什么爱上雨?
因为它可以浇透心灵,洗涤尘俗
小雨丝丝
轻灵如幻
有人说,雨
是天思念地流下的泪
千丝万缕
绵绵不断
不小心
却滋润万物
丰收了果实
雁
涤荡在蔚蓝的空间
伴随那飘荡的白云
背起行囊
每每有一个旅程
你为何总是在落寞的秋季离开
因为我会在快乐的春天回来
你离开这儿到哪里去
我去寻找山花最灿烂的地方
登石牛山
◎黄继深
雄奇峰岭石成牛,咫尺城郊景入幽。
绕陇橘花香满径,登阶浅草翠盈眸。
太牢高卧睥尘世,云锦低飞眷彩楼。
半日仙凡情未已,他朝践梦富泷州!
游云南
◎刘耀辉
玉龙雪山梦不完,
苍山洱海一情专。
菊魂竹影花千树,
丽江古城笑声喧。
饮誉蜚声阿诗玛,
天然石林最壮观。
天生丽质滇池水,
白云深处有蝶泉。
诗二首
◎赖鸿基
赞曾沛才先生
沛才主席顶瓜瓜,指导出书第一家。
学富五车非过誉,才高八斗不浮夸。
挥毫泼墨写苍生,博古通今闻迩遐。
关爱勉励言在耳:人喜诗书气自华。
赠莫庆华诗友
泷州才女多如花,诗艺楹联有庆华。
对句三千成一集,赋诗四卷续三家。
中医济世人称赞,騒友唱和群众夸。
宏扬国粹功无量,再盼罗定满奇葩。
题画诗四首
◎刘 勇
龙湾风光
毕竟龙湾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周同;
参天林木无穷碧,
映日山花别样红。
牛奶葡萄
名家手笔紫透红,
入画葡萄悬半空;
问得邻居方知晓,
俗称牛奶味相同。
梅 花
踏雪梅花岭上栽,
悬崖峭壁独自开;
不是一番寒彻骨,
哪有暗香扑鼻来?
兰 花
数笔兰花见精神,
信手落墨意境新;
日暮飞出翩翩蝶,
一同并作十分春。
诗四首
◎杜景开
念 母
人去亭空院寂寂,
清明时节倍思忆。
丝麻穿梭手中出,
油灯伴影机上织。
一生知理勤与俭,
持家育儿劳成疾。
拳拳训语今在耳:
儿不成才母不息!
义 哥
穷家出身多磨难,
攻书做人爱登攀。
少时苦读泷江水,
成年情奉岳麓山。
江西采铀脚重伤,
肇庆落户事艰难。
数十春秋风雨过,
穷困潦倒志未残。
可怜薄蓄被人骗,
却笑破财消灾患。
晚景爱填名曲词,
李杜诗书置枕间。
荣辱成败他娘去,
老身快乐在书山。
老人晨曲
早早起,披晨风,
呼朋引友去运动。
弯弯腰,放放松,
做做操,练练功;
神专一,意集中,
不思西来不想东。
累了歇,老还童,
说笑话,讲趣事,
天南海北吹一通。
返家了,一身松,
相互叮咛乐融融:
多运动,无病痛,
健康长寿福无穷。
赠兄弟姐妹
龙腾壮志高入云,
松压冰雪见精神;
花红无香也耀眼,
花香不艳更怡人。
天空明净方高远,
水清见底品质纯;
流水白云千秋在,
日月光辉永耀人。
罗定皱纱鱼腐赞
◎陈学愿
执笔写成此首歌,只为罗定美食多;
美食款款誉各地,皱纱鱼腐算阿哥。
颜色金黄兆好意,皮薄如纱人见喜;
主料鲮鱼产本地,细选精挑才好味。
鲮鱼取肉去骨刺,还要削去那鱼皮;
待到鱼肉细剁烂,配上淀粉靓鸡蛋。
留清去黄莫生懒,花生靓油不能悭;
传统工艺拌鱼浆,拌到起胶方过关。
文火武火心有数,油锅温度要适度;
反反覆覆下功夫,掌握火候就出炉。
鱼腐出炉香喷鼻,惊动街坊同邻里;
不请自来试一试,越试越食越美味。
近年规模化生产,五湖四海齐报道;
甘香爽滑销港澳,迷倒食神梁文韬。
滔滔南江最风情,泷州美食多又精;
还有很多靓美景,何日邀君游罗定。
害人嘅地下六合彩(山歌)
◎叶永南 王作荫
赌鬼谂住天眼开,唔使做工就发财,成日去买六合彩,一二再,重想富万代,点知反为变成灾。
灾害好多系彩民,一赔四十妊穷人,点知檑槌食光棍,赌输银,就讲冇行运,四十九位一个真。
真正害人莫参加,买马佢又开毛瓜,心想下期睇真下,仲够差,输晒成头家,赌钱变成个人渣。
变成人渣真丢假,老婆又话返外家,妻离子散都唔怕,再搏下,乜都蒙查查,上当就赖双眼花。
花去钱银心唔服,再接再励再继续,输了钱银就粜谷,搵六叔,再中佢邪局,食饭又要食返粥。
食粥经常系咁捱,背后人叫木瓜柴,试过嫖鸡老婆隘,就转舦,驶入六合寨,上梁唔正下揖差。
上下揖差成畸形,问你点样做父兄?狗年买龙冲到正,冇钱剩,隔夜米冇升,求财算命搵盲兵。
盲兵佢话难解决,改邪归正早定夺,六合彩系装生说,等你辍,多多唔够捋,庄家风花又雪月。
雪月风花人人想,点知买马变成羊,碌眼吹须成死相,吹唔胀,掹佢又唔长,输到个人好心伤。
心伤自然冇主张,米缸已冇隔夜粮,穷到买盐要赊帐,个衰样,边个都唔想,老公泼扇好妻凉。
赌钱发财行唔通,到头总系一场空,连买十多期唔中,太乌笼,买狗佢开龙,为夫担遮好阴公。
阴功凄凉真系嬲,今次买马又开牛,命里有时终须有,运唔就,冇一次得手,处世百般莫强求。
强求赌埋呢一次,心想翻身大富裕,听人家话买老鼠,落大注,鬼知又开猪,十个赌钱九个输。
输了钱银唔算灾,至紧要知系祸害,浪子回头确可爱,即时改,戒除六合彩,勤劳致富到万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