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人民检察院
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我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严格按照党中央、省委和云浮、罗定市委工作部署,紧密围绕《罗定市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立足检察职能,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罗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现将我院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法治学习教育
1.制定学法计划和普法清单。制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础上,把宪法、部门法、专业法、新修改的重点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纳入党组学习、党组理论中心组、检察委员会学习内容,分专题组织集中学习,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工作事务的能力。
2.推进全员学法用法。充分利用“学习强国”、高等院校网络培训、学法考试和我院内网“罗检书社”专栏等平台,用好用活“五学联动”学习体系,强化党支部学习、个人自学等,引导干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理的重要论述和重要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实现干警学法常态化
3.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职责。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磊始终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坚持对我院法治工作亲自抓、亲自部署、亲自落实。2022年,先后主持召开多次党组会议,研究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和涉法重大事项决策等重大问题,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将述法情况纳入到年度考核内容,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如:严格落实检察长带头办案制度,办理一审公诉案件4件;做好检察长接访日工作,接待来访群众8人次,落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定期主持召开检察业务工作总结会议,统筹抓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二、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推进法治罗定建设
我院始终坚持把法治工作融入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聚焦主责主业助力罗定法治政府建设。
(一)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积极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环境
2022年,我院坚持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共批捕233人,起诉465人。落实反有组织犯罪法,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起诉涉恶案件2件17人,发出社会综合治理类检察建议22份。始终对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保持高压态势,起诉29人。紧扣抓好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工作主线,妥善处理群众信访案件182件,所有信访件均实现七日内程序性回复和三个月内按期答复。扎实开展院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专项活动,对信访人首次提出的16件“三类案件”落实院领导包案100%,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
(二)强化联动协作,积极营造更高水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以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为着力点,结合打击逃废债专项行动,认真抓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骗取贷款罪、洗钱罪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和金融诈骗犯罪案件的办理,依法批捕涉经济犯罪案件11件14人,起诉15件40人,突出办理了梁某健、梁某萍骗取贷款罪、挪用资金罪案。为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工作,会同市司法局、市工商联等部门成立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牵头制定4项企业合规相关机制。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1件,摸排出符合企业合规条件线索3条,发出检察建议书1份,通过规范合规整改、强化犯罪预防,推动企业刑事犯罪诉源治理,营造安商惠企的法治化环境。
(三)加强“两法衔接”,积极营造良好的政务法治环境
积极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工作机制,受理两法衔接案件17件17人,其中我院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17件17人,公安机关立案17件17人。根据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职能、行政执法案件可能涉嫌的主要犯罪类型以及联合下发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标准文件,结合本院刑检部门的业务分工情况,确定各员额检察官在“两法衔接”工作中负责牵头联络的行政执法单位,将具体分工落实到位。
(四)依法能动履职,积极营造良好的执法司法环境。
1.持续加强刑事检察监督工作。成立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以更实监督促进侦查办案质量提升。全年监督立案103件,监督撤案47件,纠正漏捕漏犯漏罪101人,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17份、侦查活动监督通知书138份,检察建议28份,采纳率达100%。对刑罚执行和监管、监外执行等活动中的违法情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505份。积极开展职务犯罪案件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和执行检察专项排查整治工作,监督相关单位执行罚金81.58万元,追缴违法所得上缴国库143.67万元,返还被害人13.76万元。
2.持续做强民事检察监督。把精准监督理念贯穿始终,以开展违法公民代理类案、诉讼费用应退未退、民事执行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专项监督活动为抓手,扎实办理各类民事监督案件166件,发出民事审判程序违法监督和民事执行监督检察建议145份。依法办理民事支持起诉4件,促成息诉服判13件,着力保障民生民利。2件审判程序监督案入选省检察院2020-2021年度审判程序违法监督典型案例。
3.持续做实行政检察监督。深入推进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检察建议等措施,有效化解行政争议2件,涉及金额达300多万元。持续发挥行政检察“一手托两家”作用,办理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33件,针对执法司法机关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发出检察建议41份,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规范司法。积极开展全市抛荒弃耕集体耕地行政检察监督专项活动,受理涉及抛荒弃耕行政检察案件5件,发出检察建议3份,助力行政机关推动相关单位复耕32.18亩。
4.持续做好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积极稳妥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探索开展安全生产、无障碍通行、文物保护、信息公开等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3件,同比上升56.9%,其中民事公益诉讼12件、行政公益诉讼101件。公益诉讼办案质效稳步提升,1个民事公益诉讼案例获国家级媒体“正义网”采纳推广,2个行政公益诉讼案例获评省典型案例。
5.全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审查逮捕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8件65人,审查起诉数49件90人。深化未成年人教育挽救工作,变更强制措施26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18人。开展社会调查853人次,开展帮教工作和亲职教育148次,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18份,10名未成年人因亲职教育后家庭帮教条件得到改善而最终作出不起诉。
三、依法深化履职,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
1.主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在做好院内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响应市委防疫工作部署,安排机关党委,先后组织党员干警400多人次奔赴疫情防控一线,助力打赢“0131”和“1006”两场输入性疫情。其中3名干警被授予“罗定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
2.做实司法救助工作。进司法救助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加强对农村生活困难当事人、残疾人、困难妇女等重点对象救助工作,牵头对接市扶贫办、教育局等部门构建“司法救助+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会签了《关于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衔接机制的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形成司法救助与社会化救助合力。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7件,救助涉案困难群众29人,同比增加93.33%,发放救助金39万元,多元化的救助方式获得省检察院头条号采用推广,获群众赠送锦旗2面。
3.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抓好检察环节禁毒整治、打击整治养老诈骗、“断卡”等专项工作,共审查逮捕相关案件101件159人,审查起诉93件140人,特别是在禁毒整治工作过程中,积极做好打击犯罪、禁毒宣传、禁毒帮扶等工作,办理了云浮地区首例涉依托咪酯毒品案,获市委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批示,禁毒模拟法庭进校园的创新做法,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省检头条号等多个媒体采用推广,为罗定市顺利“摘毒帽”贡献了检察力量。
四、强化法治宣传,不断增强法治建设成效
今年,我院以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为重点,举行启动仪式,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组织开展“检护明天,爱创未来”主题亲职教育等系列法治活动,并以法治宣讲团为主体,推行可预约“菜单式”普法新模式,通过检察官讲法治课、开展模拟法庭、拍摄禁毒、未成年人法治宣传片以及印制普法知识读本等方式,积极开展法治进校园、进社区、进公园等活动,着力提升广大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法治意识。今年以来,派出22名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课41次,惠及师生12万余名。未检工作得到了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批示。
同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以案说法普法矩阵,强化线上普法,并结合我市创文创卫工作,在责任网格片区制作禁毒、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反邪教、防范电信诈骗等宣传贴画,不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模拟法庭走进罗定市长岗坡中学的活动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广东检察今日头条等多个媒体转载和报道。制作的禁毒宣传片在罗定市禁毒宣传优秀视频评选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五、存在问题及工作计划
2022年,我院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落实过程中还存在个别干警对法治建设工作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与行政机关的工作协商机制需进一步完善、创新法治宣传形式的能力还有待提升等问题。接下来,我院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提高干警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严格落实年度学法计划和普法责任清单,加强对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的落实和监督,特别注重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知识的培训学习,督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带领全院积极融入法治政府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加强与公安机关、法院等单位的沟通交流,在落实各项司法制度、办案工作中达成共识,注重健全工作衔接机制,促进相互监督,维护司法公正权威。三是进一步利用好“两微一端”法治宣讲团、主题党日活动、12309检察服务热线,做好法治建设宣传工作,在全方位、更深层次地宣讲法治建设的同时,注重创新形式,加大宣传人力物力的投入,切实助推我市法治政府建设不断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