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微博热搜榜上看到了很有意思的一幕:
专家们“打”起来了!!
大家可以看看下图:
因为疫情放开又恰逢年底,全国人民都在阳过、阳康和回家过年这三件事上辗转反侧,不少专家站了出来给大家提供了各种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回复:
专家们说得很好,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了。
为什么大家现在这么抵触专家呢?拿我自己做个例子。
生病期间,我嗓子不舒服,拿着手机刷抖音,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缓解喉部不适。
然后,刷到一条视频说,专家称吃盐蒸橙子能缓解喉咙不舒服。
如获至宝的我马上把这个方法复制到备忘录里,打算整一个试试。
结果下一条视频就刷到,另一位专家说,盐蒸橙子不能缓解喉部不适,反而会加重不适,得吃橘子。
为什么专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为什么2020年全球会爆发一场毁灭性的大流行疫情?
我在《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原来专家也会判断错误,经验会误导人;生活中的巨变虽然不能预测,但还是有应对的方法。
今天,就随我走进这本书,一起看看这本书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精彩之处。
01
为什么专家也有说错的时候
曾几何时,人们依赖专家;更有甚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要参考专家的意见。
但《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告诉我们,专家也不一定是可信的。
在了解“为什么”之前,我们先解释一下什么是“黑天鹅事件”——
17世纪以前,欧洲人认为天鹅都是白色的,“白天鹅”仿佛就是自然界的真理。
直到他们在澳洲大陆,第一次见到了黑天鹅,过去的认知被彻底推翻。
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着一切。
人类总是过度相信经验,却不知道一只“黑天鹅”的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
后来,“黑天鹅事件”就用来指难以预测、突然发生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却能带来巨大影响的小概率事件。
既然是小概率事件,说明这些事情是很难预测的。
但人类往往有一个盲区:
拥有越多的知识,反而越容易“认知自大”,从而高估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和预测。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美国政治学家菲利普·泰洛克研究了政治和经济“专家”。他让不同的专业人士判断某个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大约5年之后)一些政治、经济和军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他一共获得了大约27000份预测,涉及近300名专业人士,经济学家占样本的近1/4。
这项研究表明,专家的错误率是估计水平的很多倍。
他的研究揭示了一个专家问题:
一个人拥有博士学位或学士学位是没有区别的。发表文章众多的教授相对于记者没有任何优势。
泰洛克发现的唯一正常的事实就是名望对预测的消极影响:拥有显赫名望的人比没有名望的人预测得更糟糕。
因此,书的作者塔勒布认为:
知识的作用主要在于制造自信,而不是提高能力。所谓的“专家”也是人,也具有一般人类的思维缺陷。
他甚至认为,“专家”是最接近骗子的人,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只使用一个变量进行计算的计算机好不了多少,因为他们的直觉妨碍了他们的思考,并使他们变得盲目。
而我们的思维是有惯性的,一旦形成一个观点,就很难改变。
思维一旦被某种观念占据,就习惯于只关注证明自己正确的事例。得到的信息越多,就越认为自己正确。这是因为我们体内有一套维护自我评价的系统。
因为黑天鹅事件的概率非常小。所以,我们会看到不同的专家在网上吵来吵去;会感觉专家的说法也不一定可信。
例如新冠,每个人阳了以后的反应都不一样,所以某个专家的话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因为大家目前都还没弄清楚各种变异病毒的由来,以及它们如何传播。
《黑天鹅》这本书告诉我们:
我们接受越多“人为加工”的信息,就越容易被某个可能的结果蒙蔽,而无法想象别的结果。
02
为什么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
那么,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黑天鹅事件不可预测?
书里提到了五个原因来阐述这个现象。以下的三个原因是主要原因:
一、认知自大
作者认为,高估自己的知识、低估不确定性,几乎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毛病。
比如,每个闯红灯、超速驾驶的人都知道这样做有多危险;几乎所有离婚的人都知道有将近1/3的婚姻会以失败告终。
然而他们都觉得“我们不会出车祸的” “我们会相处的很好的”。事实证明,我们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了解自己。
二、信息干扰
书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将一张模糊到无法分辨出是什么东西的消火栓照片分别拿给两组人看。对其中一组分10次逐步提高图片清晰度,对另一组分5次逐步提高清晰度。
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较少中间步骤的那一组往往会更快地辨认出消火栓。
为什么?因为中间步骤较多的那一组,会带来更多的信息噪点,对接受实验者的认知形成了干扰。
过多的信息与知识,有时候并不能帮我们准确地预判到具体的事务。
三、预测盲点
人们都有维护信仰与自我评价的动力,于是他们的预测就有了盲点,即便是专家或权威人士也不例外。
预测出现错误以后,人们会辩解说问题并不在自己的擅长范围内,会把预测错误归因于意外,就是不会承认自己的理论或模型存在适用性问题。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
历史和社会不是缓慢爬行的,而是在一步步地跳跃。它们从一个断层跃上另一个断层,其间极少有波折。
而我们(以及历史学家)喜欢相信那些我们能够预测的小的逐步演变。我们只是一台巨大的回头看的机器。
这几年,黑天鹅事件频发,除了新冠病毒以外,还有俄乌战争、安倍之死;以及很多年前的美国911事件、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等。
这些事情告诉我们:黑天鹅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要拥有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能力。
03
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那么,如何应对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影响?
书中列举了几点,非常值得大家收藏借鉴:
一、区分正面意外和负面意外
作者认为,要学会判断在不具可预测性时做哪些事会对我们极为有利、哪些会对我们有害。因为世界上既有正面黑天鹅现象,又有负面黑天鹅现象。
例如这次疫情,打得许多行业措手不及。很多实体行业衰退,但游戏行业和短视频行业却风生水起,这是很多人预想不到的。
除游戏行业和短视频行业外,正面黑天鹅行业还有:出版业、科学研究和风险投资。
在这些行业,我们可以用小的损失换取大的收益。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每出一本书的不利面都很小;而出于某些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原因,任何一本书都有可能一鸣惊人。
当然,对于出版商而言,他们的风险在于为书出价过高,从而使有利面非常有限,而不利面非常庞大。(假如出版社为一本书支付1000万美元版税,它成不了畅销书才是黑天鹅事件)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记住:
在将正面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最大化的同时,要保持对负面黑天鹅事件的警惕。
二、不要寻找精确和局部的东西
简而言之,不要狭隘。提出“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认为,不要在每天早上寻找某种特定的东西,而要努力工作,并让意外进入我们的生活。
例如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村妇女,在短短几年间,白手起家,创办了一家资产上亿元的企业。
陶华碧为什么成功?因为她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辣椒酱,并且只做辣椒酱,苦拼多年,最终成为“中国最火辣的女人”。
对于陶华碧而言,这也是一次黑天鹅事件——她一开始根本想不到自己能一手创办一家那么大的企业,她只想做好自己的辣椒酱,让更多人能吃上。
正如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约吉·贝拉所说:“假如你不知道往何处去,请一定小心,因为你可能到不了那里。”同样,不要试图准确地预测黑天鹅事件,这很可能使我们更容易受到那些我们没有预测到的结果的影响。
三、抓住一切机会,或者任何像机会的东西
书中提到,正面黑天鹅现象有一个前提:你必须把自己置于它的影响之下。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就是出版行业非常典型的“黑天鹅”。
她写的书稿遭到各大出版社的拒绝,但一所很小的印刷商Bloomsbury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J.K.罗琳并没有嫌弃人家的体量,而是马上抓住了这个机会,最终一鸣惊人,享誉全球。
作者认为,许多人在好运降临时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降临,因此只有很少的人抓住了机遇。
所以说,拥有一双雪亮的眼睛,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未雨绸缪,保持冗余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会为了提高效率而尽可能地将资源进行优化、简化,然而,历经几十亿年的自然母亲却是通过冗余来保持稳定的。
因此,作者提倡我们保持冗余,未雨绸缪——持有充分的现金,尽可能减少负债,并且多学会几样技能,减少挨饿几率。
世界是通过大的随机变化前进的。遇到负面黑天鹅事件时,我们也不要慌张,保持强大的心态,拥有坚强的斗志和不屈服的韧性,定能战胜不利影响。
毕竟,只要人活着,就总会有出头之日。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空闲时听一听,你能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