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罗定市气象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 : 2025-01-09 09:23:17
来源 : 广东省罗定市气象局
浏览次数 : 249 【字体:
背景颜色:
分享到: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要求和云浮市委“365”竞标争先体系工作要求,全面把握罗定市委实施“六大行动”,紧扣实施“百千万工程”,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气象安全保障,为罗定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罗定气象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局党组研究制定《罗定市气象局2024年度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全年召开12次党组会,学习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和法律法规;召开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重大部署;利用学习强国、中国气象局教育培训网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4次参与上级气象部门邀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专家作专题辅导培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为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落地见效贡献气象力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抓好法治建设任务落实

我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领导小组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罗定市气象局2024年普法工作要点》,切实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监督指导,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促进气象法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决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组书记、局长蒋前鸿同志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要求。亲自研究部署《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贯彻落实。加强部门规范性文件转为政府规章,市政府印发了《罗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罗定市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气象工作双重领导优势,加快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将气象高质量发展纳入相关规划,将气象高质量发展项目纳入乡村振兴保障体系,积极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统筹推动罗定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针对近年来罗定市防汛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开展滚动式预报预警、递进式服务的模式,遵循天气发展进程、把准灾害影响节奏,让预报时效逐步延长、空间更趋精准、服务内容更具针对性,“31631”、“631”等递进式服务有效切入防汛各环节。在本地实践中不断深化,探索构建“气候风险分析+短期影响预报+短临精细预警”长中短无缝结合的递进式预报预警和风险研判服务体系,切实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加强与三防指挥部成员单位业务联系,争取司法部门提前介入、全程指导,修订印发《罗定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聚焦强天气过程做好会商研判,提前部署,为高效应对台风和极端暴雨提供精准影响预报和临灾预警,为实施“五停”抢出时间,不断提升气象工作法治化水平。

三、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力做好汛期气象服务

围绕气象核心职能履职,“直通式”报告市领导,“兜底式”呼叫各级防灾减灾责任人,“递进式”报送预警气象信息。截至目前,共发布微信推文37条、微博约2064条,重大气象信息快报27期、专报6期,天气报告22期,其他服务材料58期,各类气象预警信号127次,提供气象决策服务短信约275.5万人次。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完善行政服务事项,优化办理流程,完善办事指南,部门事项网办率、跑零次率均达到100%。目前我局现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个,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理时限29个工作日(法定32个工作日,承诺3个工作日)。年内,防雷装置设计审核9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7宗,无红黄牌业务,无投诉。政务服务事项评价率100%,好评率100%,无有效投诉。

发挥联动落实气象安全保障职能

联合工信局印发《罗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罗定市气象局干部职工挂钩服务规上企业工作方案》,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联合住建局、应急管理局等职能部门联合开展4宗“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加强对学校、旅游景区、油站、危化品企业等重点单位防御雷电灾害的安全隐患排查,完成27家单位气象安全隐患排查;市政府主持召开《云浮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定》宣贯会,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防御措施落到实处。

(四)打造特色气象科普新模式

在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技周、防灾减灾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期间,组织科普志愿者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8场次;举办台站开放日、科普讲堂,邀请市民前来参观研学,让“天气”更接“地气”,孕育出“二十四节气”“气象小主播”科普品牌。与罗城街道南区居委、太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结对共建,以党建为引领,以“三联促三动”为抓手,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平台,积极组织党员下沉到结对共建社区一线开展“双报到”,得到社区和居民的肯定和认可,送锦旗致谢。

大力营造气象法治宣传教育氛围

将学法内容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学习、学习宣讲重要内容,学习最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准确履行部门和岗位职责。大力营造依法行政氛围,通过短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开展气象普法宣传8;组织召开全市气象信息员业务培训,对相关气象法律法规、日常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现场讲解,夯实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

三、存在问题

(一)法治学习成果难以转化。法治学习的内容与日常工作开展的联系不大,使得学习的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执法能力,进一步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且缺乏专业的法治学习材料和经验丰富的法治师资等,使得法治学习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二)法治队伍建设不足。近几年气象部门相关的行政执法案例比较少,缺乏本部门行政执法相关案例的学习,气象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由于兼职工作较多,执法经验生疏,专业性不强,行政执法法制审核流程不明确缺乏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依法行政能力需进一步加强。气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能力与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气象安全监管能力还需要加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气象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备,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监管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的气象安全监管手段应用不足。

(四)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还不够丰富。气象法治宣传教育的精细化水平还不够,针对性、多样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公众普法手段和方式有待加强。

四、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一)提升“气象+”服务能力,赋能生产发展。气象服务以精细服务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发展精细气象服务系统。我们将重点针对现代农业、交通运输、能源产业等战略产业和电力、金融、保险等高敏感行业,因地制宜、按需定制,建立合作机制,发挥气象避灾减损、赋能增益作用,实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二)提高气象服务和监管水平。落实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扩大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覆盖率,贯彻《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提升重点单位、易燃易爆等场所的气象灾害防御能力。

(三)强化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法治学习意识。合理调整气象安全监管和行政审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确保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明确法制审核流程,提升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权威性。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一是落实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持续开展气象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气象法治意识,推动气象法律法规、地方规章的有效落实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二是建立法律知识学习长效机制重视提升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意识,自觉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不断健全执法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提高执法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分享到: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c) ,未经许可 不得擅自复制、镜象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制作和维护   
ICP备案:    网站标识码:    公安备案: